“走遍天下都不怕”
在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中,1997年或许是最难以抹去的一页。香港回归、邓小平总理逝世、长江三峡大桥成功截流,97版《天龙八部》在时间的映照中逐渐显示出超出其本身的意义,无数文艺作品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在那个悲伤与欣喜交织的料峭初春,人们的内心始终满怀着希望。
2024-07-24 | 出处: Auto Business | 责编: 谷博文
在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中,1997年或许是最难以抹去的一页。香港回归、邓小平总理逝世、长江三峡大桥成功截流,97版《天龙八部》在时间的映照中逐渐显示出超出其本身的意义,无数文艺作品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在那个悲伤与欣喜交织的料峭初春,人们的内心始终满怀着希望。
而对于中国汽车人来说,最难以忘怀的还要数这一年桑塔纳首支专属广告的亮相,当那句“拥有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广告词响起,摹画的不仅是人们对于汽车广告最初的印象,也构成了当时人们对于汽车和它所代表的生活方式的全部想象。
不过,正如这支广告出现之前桑塔纳这个名字就早已响彻大江南北,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词事实上也经过了多年的打磨。
它的第一次亮相是在1992年4月上海大众的一次提案会上,彼时奥美与电扬两家广告公司已经进行了两天的比稿,在奥美进行最后一轮提案陈述时,便将核心内容提炼为上面这句口号。口号一出,会场安静了片刻,连日以来的争论、疲惫仿佛一下子找到了出口。时任上海大众总经理的方宏立刻拍板表示,“这就是我想要的那句广告语”。
从现在的视角来看,这条广告语与当时桑塔纳的契合度的确称得上“天作之合”。
一方面,在经过一系列国产化、现代化助推下,桑塔纳的产销量得到了质的飞跃。1993年,桑塔纳轿车创造出中国第一个年产10万辆的“神话”,国产化率在引进轿车中率先突破了80%;1994年,桑塔纳的年产销量超过了16万辆;到1995年,桑塔纳轿车的累计生产量已经超过50万辆。
并且,随着车越买越多,上汽大众又在桑塔纳的基础上陆续更新了99新秀、世纪新秀、俊秀、景畅等改款车型,进一步满足当时人们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普及度的水涨船高也带来了桑塔纳在地理意义上的“走遍天下”。
另一方面,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桑塔纳留给市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皮实耐用”,这使得桑塔纳具备了“走遍天下”的硬性条件。
这得益于上汽大众长期以来对于品质的不懈追求,始终瞄准着世界一流水平,不断建设自己的质量体系。甚至在一些措施标准上的眼科严苛要求在后来成为股东双方学习的样本,被称为“上汽大众标准”。
回过头来看,上汽大众这种对于质量标准的严苛要求和把握,自其大力推进国产化的过程中就已经初露端倪。由于技术落后、资金和时间匮乏,在国产化的初期,曾有人提出,“能不能从实际出发,灵活一些,搞个过渡标准;等国内生产条件改善后,再逐步提高质量要求。”当时担任国家经委主管全国工业发展常务副主任的朱镕基在听到这一提议后坚决地表示,桑塔纳的国产化绝不能搞“瓜菜代”,桑塔纳国产化的所有产品都必须100%合格,降低0.1%我们都不要。
期间,上汽大众专门从德国大众聘请了20多位退休工程师,对零部件生产进行培训、指导,并严格遵守德方的“六道关口”——即入门关、首件样品关、工装样品关、质量保证体系关、批量供货关和正式供货关。在这样的顶层设计指导下,上汽大众后续的生产中,无论是国产化的零部件,还是装配线上的工艺要求,都始终遵循着最高的标准,打造最为结实耐造的产品。
时任上海航空机械制造公司高级工程师的鲍劲源回忆,有一次,公司接到了一项国产化任务,即“轿车车顶内装饰件”的研制与生产。这是轿车中体量最大的一个装饰件,但在国内方面,由于轿车生产起步较晚,从原料到工艺都是空白。为了尽快跟上国际标准,上汽大众专门找到了一位资深德国专家来沪担任技术顾问,带领团队到德国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研。在这之后,上海航空机械制造公司的车顶内饰生产能力迅速提升,到1995年向大众供货达到了14万件,顺利填补了国内“轿车车顶内装饰件”工艺的空白。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桑塔纳的外形、内饰以及技术可能已经跟不上时代,但它的质量却是在任何时代都不容置疑的。基于此,桑塔纳在长时间的发展中不仅成为越来越多普通受众的交通工具,很多出租公司、政府部门也往往是桑塔纳最忠实的拥趸。
一位桑塔纳老车主就曾表示,“以前部队里桑塔纳是工作车,那时下乡的时候,唯一能在坑坑洼洼的乡路上一路飞奔的,就是桑塔纳了,我们的速度还能甩丰田、三菱一大截,洋气得很。”
除了皮实耐用的品质、精益求精的造车理念之外,对于桑塔纳的车主们来说,这种“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底气还来自于上汽大众遍布全国的汽修站网点“打底”,依托于这张“网”,上汽大众可以给到每一位桑塔纳车主物超所值的售后服务。正如一位老车主曾说,“我相信大众车的品质,可靠耐用,它不会把我丢在路上。哪怕是开在外面车出了点毛病,只要有能修车的地方,就有能修桑塔纳的师傅。”
为了解决车主购买桑塔纳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早期,上汽大众在全国建立起了第一批上汽大众维修站。在这里,工人们需要从零开始学习桑塔纳汽车的结构零件和维修技术,高耸的电动伸缩天线、棱角分明的车身、四四方方的车灯,构成一代汽修人最早的集体记忆。
据安亭大众汽修站最早一批员工金政元回忆,“上世纪90年代初期,全国还没有大众4S店,全国各地有疑难杂症的车,都会开到汽修站维修。”一般来说,一辆车的维修要分为几个部分。由于部分零部件是从德国进口的,需要通过查询工位、工时代码与损伤件代码,正确填写一式三联的索赔申请单,先传送给上汽大众,再向德国大众申请。正是这种严谨的售后服务态度和流程,为彼时桑塔纳的畅销不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转动时间的年轮,这种精益求精的造车理念和真诚严谨的售后服务,直到今天依然深刻影响着上汽大众乃至于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更在无数国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因此,当我们重新提起这句“走遍天下都不怕”,首先浮现的形象依然是那辆代表着中国现代汽车工业开始的桑塔纳。但更重要的,对于上汽大众来说,还只有未来,没有退缩;只有创新,没有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