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圩:工信部长之前的东风往事
据工信部微信公众号消息,日前,中共中央决定:肖亚庆同志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苗圩同志不再担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此举意味着在执掌工信部长达十年之后,苗圩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工信部党组书记。
2020-08-10 | 出处: 汽势 | 责编: 李宁
据工信部微信公众号消息,日前,中共中央决定:肖亚庆同志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苗圩同志不再担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此举意味着在执掌工信部长达十年之后,苗圩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工信部党组书记。
苗圩是汽车人里走出来的部长,学的汽车、干过汽车,即便是在武汉市委书记、工信部部长任上,他的视线从来没有离开过对汽车的关注,工信部本身也和汽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苗部长”东风汽车公司任上,多次和苗圩打过交道,尤其是在东风和日产合资这件事儿上,苗圩是直接参与者、推动者。今天说一说苗圩工信部长之前的东风往事。
中国汽车行业的合资风一直在吹,稍微有点“姿色”的企业都找了个老外傍着。一汽和丰田、上汽和通用、长安和福特、北汽和戴姆勒、广汽和本田……不过,在中国的汽车企业中,苗圩找的老外在时间上较早、在合资数量最多,在模式上也算是最有本事。
1997年主政东风汽车时的苗圩,与时任一汽集团董事长竺延风、时任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并称中国汽车工业的“三大少帅”。其中,一汽和东风是名副其实的央企国家队,苗圩和竺延风都是副部级干部。上汽虽然是上海市的地方国企,级别稍逊副部为正局级,但是上汽集团的规模化、市场化和成长性,丝毫不逊色两位央企老大哥。从最近几年世界500强的排名看,上汽集团含金量高出一汽和东风不少,2020年在世界500强排第36名。令人高兴的是,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稳定在年度2000多万辆的规模,最近几年,多家汽车公司成为世界500强榜单上的常客。
苗圩主政东风时年仅48岁,从副部级的级别看,年龄并不大,却是汽车战线的老兵。从中汽销售服务公司,到原机械工业部汽车司副司长,再到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摸爬滚打20多年,是汽车公司企业中为数不多特爱思考的车企高管。即便是执掌工信部部长,苗圩也一晃成为10年以上的老部长。
将困难重重的东风汽车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可以与一汽、上汽抗衡的汽车集团恐怕是苗圩的魅力之一。在我看来,苗圩的胜人之处在于,在企业光景不太好的情况下,先后将日本日产、法国标致雪铁龙(PSA)、韩国起亚、日本本田等诸多世界汽车巨头,全部拉进了东风汽车的朋友圈。以至于当时媒体很难鉴定苗圩的身份:是东风汽车的掌门人?还是谈判高手、融资专家?整合能人?
管好东风汽车几万人的吃喝拉撒睡,是苗圩整天思考的问题。没有一个企业家不想赚钱,但是苗圩给人的感觉远不止如此。比如,东风在2005年成立的乘用车研发中心,彻底解决过去重销售、轻研发的顽症。苗圩说,对于刚起步的中国汽车企业来说,要想在短时间内赶上西方发达国家100多年汽车制造历史的水平,确实有些为难。成立研发中心,就是为那些喜欢汽车的中国人提供一个学习平台。苗圩甚至曾经悲观地表示,或许在他的有生之年看不到国人设计的过硬车型,但是为国人搭建学习平台的事情还是要做的。汽车行业里的人都能感觉到苗圩在为民族汽车工业崛起的努力,也能明白东风为何找老外合资。
苗圩是属于那种虽不动声色,却干一行、爱一行的暖男。其主政东风时期,尤其是初期,别说市场化了,连几万人的吃饭,都紧巴巴的。东风的竞争力差强人意,把东风汽车从一个不具竞争力的企业转变为有竞争力的现代化,并让后续徐平、竺延风等几任继任者受益的汽车公司,当时的苗圩走一步看三步。今天东风日产、东风本田、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东风悦达起亚、东风风神、东风柳汽以及东风商用车等业务板块,多是苗圩主政时期搭的架子。
因为管理东风有方,苗圩从管理一家汽车央企的掌门人,成为主政地方的大员,也成为迄今为止汽车行业里少有的“商而优则仕”的典型代表。其2005年至2008年出任湖北省委常委、主政武汉市委书记期间,苗圩把企业的部分管理方式运用到社会管理中,有些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10年,在有过两年副部长和武汉市委书记的履历之后,履历丰富的苗圩出任工信部部长、党组书记,成为由邮电部升级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后,继吴基传、王旭东、李毅中之后,第四位工信部部长,也成为工信部任职时间最长、唯一一位超过10年的部长。
成为正部级的“一把手”之后,苗圩直接参与汽车管理的工作日渐减少,但他的视野从未远离汽车行业。与苗圩私交甚好的寰球汽车董事长吴迎秋说,苗圩部长对汽车行业的走向、趋势了如指掌。虽然不再像担任东风汽车总经理时和记者那么频繁打交道了,不过苗圩还是个念旧、重情的人,最近几年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新能源汽车展览,只要时间上允许,苗圩总会抽时间参加。参观过程中,遇到熟悉的记者,苗圩会走过来和老朋友握手。即便不熟悉,对于跑汽车口的记者,他同样会报以微笑、点头致谢。
这不禁让我想起苗圩主政东风汽车时,和他打交道的许多片段。其中,最为印象深刻的是2003年11月24日“东风有限”在北京发布未来4年事业计划时的专访。“东风有限”是东风和日产的合资公司,东风对其寄予厚望。当天,时任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裁的中村克己,在北京王府井附近的一家五星级酒店发布新公司2004年至2007年为期4年的事业计划——PlanTwoCubed计划。计划的核心将公司目前的销售台数和销售额翻一倍,使营业利润率达到两位数,并通过发挥合作双方——东风汽车公司和日产汽车公司的技术与经验,在市场上建立起公司独特的竞争优势。
新事业计划由强势增长、优化运营和公司学习三个重要支柱组成。根据规划,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的销量预计将由2003年的30万辆提升至2007年的62万辆。强势增长源自投入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和更新车型、强化研发能力以及改善销售和服务。在卡车方面,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将对其产品进行一系列刷新行动,包括小改款和零开发。同时,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与日产沃尔沃联盟的雷诺卡车部门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以提高新型卡车驾驶室和大功率发动机商品的开发能力。对于日产品牌的乘用车,包括2003年7月上市的阳光轿车在内,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将在2006年之前推出6款车型。当年下半年预计销售收入可达到170亿元人民币,营业利润率达到8%。在2007年即计划的最后一年,销售收入预计可达到8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2003年业绩的两倍以上。营业利润预计可达到80亿元人民币,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10%。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是东风汽车公司和日产汽车公司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结晶,公司注册资本为167亿元人民币,合资双方各持50%的股份。东风汽车公司以子公司、相关企业的股份等现有资产分阶段出资,日产汽车公司相应以现金出资。新公司继承了东风汽车公司现有的核心汽车业务,包括卡车、客车、轻型商用车和乘用车等。
为了清晰解读计划,苗圩身体力行在一天时间内连续接待了三拨记者的专访,苗圩没有丝毫不耐烦,甚至一直都是和颜悦色。那些在今天看来时过境迁的旧闻,现在看来依然有趣,问答真实地记录了当时苗圩的状态。
东风与日产从签署合资协议到组建合资公司仅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双方是2002年9月签署长期全面合作协议,而2003年6月就组建了合资公司,前后只有9个月的时间,可谓神速。外界发现东风和日产的合资公司名字是“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而不是像大家想象的“东风日产有限公司”。这在当时可是大问题,既涉及话语权之争,也是很多合资车企一直想解决却破不了的局,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关乎合资公司的商业模式。
苗圩说叫什么并不重要。在这之前也有人问过话语权的问题。苗圩说,有多少股份就有多少话语权。同样,有多少话语权就需要尽多少责任,话语权和责任是对等的。在东风有限中,东风和日产的股比是各50%,在这个层面上说,东风和日产的话语权是平等的。还比如,董事会中中方和日方的董事数量是平等的。只要大家认定一个目标,公司叫什么名字无所谓。当然,苗圩还是希望保持东风的牌子。
至于有外界评论,在车型上认为日产只愿意拿6款而不愿意拿更多车型的猜测。苗圩回应称,未来东风有限的新车型不是简单6款车的数量问题,比如跑车在中国也有市场,但是一年就几十辆,投资建这样一条生产线是值不值的问题。拿什么车型要根据经济判断。作为合资公司东风有限里的“东风”,苗圩可谓竭尽全力,苗圩的原话是:把东风的优质资产,优秀的人力资源,营销网络和客户资源,都拿到东风有限公司当中去。
今天,人们可以用工信部长或者部级官员的眼光看苗圩,但是东风汽车“一把手”任上的苗圩,从小到市场价格策略大到产能规模,以及行业走势,各个环节了如指掌。比如,在看到东风有限雄心勃勃计划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中国的汽车市场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并提前预估和研判了计划和市场发生矛盾的解决之道。采访中苗圩说,从市场上来说,很多要素是企业不能把握的,所以在做事业计划的时候,是采取一个相对比较谨慎的原则。更重要的措施是,提高自己的运行效率,不断推出新的产品,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像60%、70%的增速,不会维持太久。在市场因素不可以控制的情况下,降低成本是企业唯一可以控制的,像采购成本、制造成本都可以控制,这个幅度在12%-20%左右。
虽然在当时确立了62万辆,一个相当有规模的计划目标,但是在生产环节并不冒进。这一点上,苗圩和日产的中村克己心有灵犀。东风有限后来的两个乘用车生产基地并非是投资建的新厂,而是依托“老厂”进行改造。两个生产基地,一个在广州花都,一个在湖北襄樊。苗圩说企业再有钱也要一分钱掰成两半儿花。对此还有桥段为证,有次苗圩和中村克己从武汉坐火车去襄樊,当时襄樊机场还没有开通,尽管为日本客人刻意安排了卧铺包厢,但是在车厢内还是发现了老鼠,这可把日本客人吓坏了。在当时的62万辆产能目标中,湖北省占到三分之二,湖北省以外占到三分之一。现有的蓝鸟、阳光两款车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已经安排了扩产。但是对企业来说,也不能一味地卖车,如果发生了经营数量和质量发生冲突的时候,优先保持经营质量。当时,东风有限的销售渠道是借助台湾裕隆和东风已经建立的100家专卖店销售,也是今天东风日产最早终端渠道的雏形。不过,受当时国家产业政策的规定,日产的进口车还需建立自己专门的进口车销售渠道。台湾裕隆后来还与东风共同成立了东风裕隆汽车公司,在杭州生产纳智捷品牌的车型。
好马也吃回头草。在东风与日产合资东风有限之后,日系另外一个巨头——本田与东风再续前缘。苗圩说,东风和本田的合作10年一梦刚起步,10年前日本本田的确想跟东风合作,但是在东风领着本田去了一趟广州后,本田把东风给抛弃了。因此,在时间段上,本田先是和广汽集团进行合资,而在和东风的合资上,本田在日产之后。不过,成立时间虽晚,东风本田的经营质量却在行业独树一帜。首任中方执行副总经理刘裕和用“C-RV”一款车型撬开了城市SUV的大门,成就了东风本田“小市场大份额”的一段佳话。2017年年底离任的中方执行副总经理陈斌波曾是东风日产的得力干将,其执掌东风本田期间,在2017年车市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东风本田居然供不应求,没有一辆库存车。尽管广汽本田成立的时间比东风本田早不少,但是在销售体量上,两者相差无尽,年均销量均超过70万辆以上。
2020年春节发生在武汉的新冠肺炎,让东风本田深受其害,出现了几个月的停摆,生产和经营遭到严重挑战。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东风本田借助全新UR-V的上市,把调性定在了美好生活上。我时常想,支持包括东风本田在内的东风汽车,就是支持武汉重启,人们应该多多购买东风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