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造车“天”已变
今年以来,小鹏汽车、理想汽车接连赴美上市,比亚迪A股和H股市值分别突破4000亿元和4000亿港元,宁德时代市值一度突破6000亿元……
2020-11-05 | 出处: 电动工会 | 责编: 陈斌
今年以来,小鹏汽车、理想汽车接连赴美上市,比亚迪A股和H股市值分别突破4000亿元和4000亿港元,宁德时代市值一度突破6000亿元……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等多重考验,新能源汽车“头部”厂商不仅产销量逆势上扬,还受到资本市场高度青睐。
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已经转向技术能力的提升和产业链的完善,产业扶持政策的重点也转向了更大力度鼓励自主创新和营造产业生态。
全行业正在迈向“自我生长”的发展新阶段。
新能源汽车在过去似乎是一个站不住脚的概念,大部分人都认为它是登不上大雅之堂的代步工具,永远无法撼动燃油汽车的历史地位。
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城市里穿行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打个滴滴,接单的是新能源车;坐个公交,也是新能源车;路边还常见一排排新能源的“微公交”。
不仅如此,你还可以看见,那些曾经被唾弃的低续航、低价格的新能源汽车(低速电动车),在三四线城市、乡镇消费者眼里却成了追捧的出行必需品。
数据显示,2014年,北京只有2万人买新能源汽车;但到了2017年4月,热情的北京人民已经把全年6万个新能源汽车牌照一抢而光。而今天,你要在北京买一台新能源汽车,指标已经排到了八年以后了。
事实证明,它正在快速从各个层级渗透到人们生活中。
那么,是什么催生了这个庞大的产业帝国?它能否像智能手机一样颠覆时代潮流?
首先我们来看一幅图,这是近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趋势。
从图中可以看出,自2010年国务院决定把新能源汽车提为“七大战略性产业之一”以来,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从最初的8000辆一路狂飙到126万辆。从2015年之后,中国的年产销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保有量甚至超过世界一半,成果可谓卓越。
然而分月来看,我们却看到很怪异的一幕。从2015年开始,新能源汽车销售节奏开始出奇的一致:年初萧条,年底旺盛,此起彼伏。
不仅如此,更怪异的是,每年的1月份和去年12月份的销量形成了「天地落差」。例如2017年1月销售量是7000辆,而在2016年则有10.5万辆。这在汽车行业或其他行业都是无法想象的。
那么,到底是什么形成了这样怪异的市场呢?答案就是政策补贴。
例如2018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北京、广州、深圳等地限定:补贴总额不能超过车价的60%,高达60%的补贴,那这个市场是赚谁的钱呢?
毫不夸张地讲,市场上有些产品是对群众销售的,有些是对企业销售的,而更多是对政策销售的。
通过以往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2016年是政策补贴最高的一年,全年高达381亿元,补贴汽车数量为26.4万辆,不仅如此地方政府还以1:1的配比进行补贴,两者加起来超过600亿。在历史上,如此规模宏大的政策补贴只此一例。
在此之下,市场听任于政策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每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出台都在年初发布,年中还有地方政府的二轮补贴,所以几乎新能源汽车企业都在等待政策的指示。
2019年4月22日,中国迎来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至暗时刻,一夜之间,中国证券市场新能源板块一夜之间市值蒸发858亿元。
导火索便是全球电动汽车标杆企业特斯拉和中国本土造车新势力蔚来,接连爆出的失火事件。
失火对于产品是致命的,当年三星手机电池失火爆炸一度让其跌落神坛,甚至被赶出中国市场,而汽车失火更是危及人身安全引人担忧。
虽然这次事件没有证据证明电动车相比燃油车更易自燃,但社会各界对此番失火事件的反应,比以往都更为激烈;甚至将整个产业链带入前所未有的狂风暴雨中。
是什么让一个失火事件引发了人们对整个行业的不满?还是源于补贴政策。
2019年3月26日出台的2019版中国新能源补贴政策,即《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提到,国补退坡超过50%,地补全部取消。
政策退坡是理所应当,因为政府不可能永远做冤大头,让所有企业一直处于温暖的襁褓中。但如此大刀阔斧地调整,足以触及大多数人的灵魂,在利益面前,一个行业从繁花似锦走到腥风血雨,也是轻而易举的。
其实这几年政府几近疯狂补贴已经让这个行业变得畸形,充满了泡沫,导致整条产业链危机四伏。
2017年,电池原材料价格起伏跌宕,钴价涨幅超过100%,碳酸锂价格涨幅超过30%。2018年钴和碳酸锂价格双双腰斩;企业不断拔高的应收应付账款,甚至有些上市公司也出现资金链断裂。
而且全行业的产能结构严重过剩,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17年行业产能利用率为31.3%,2018年行业产能利用率为29.5%。这让我想到了早些年钢铁行业的“大跃进”。
同时,中国电动车产业补贴政策也催生了大量鱼龙混杂的新能源企业。在整个新能源汽产业供应链中,大家各自为王,盲目扩张,为抢夺有限的供应资源争得头破血流。
甚至在2016年补贴最高峰期,出现了大规模车企骗补的现象。车企根据车补安排生产,为了赚积分而绞尽脑汁,很少有人去研究技术和流水线。
然而事件发生到现在,也无法怪怨任何一方。对于补贴,国外也有,甚至比中国还疯狂,对于车企,逐利是天性,而且市场环境残酷,为了活下来又不得不如此。
似乎整个行业陷入了虚幻泡沫的谎言之中。
其实,当初政府补贴的初衷是“鱼塘战略”,起初通过喂养鱼食让鱼苗长大,然后再把鱼投放到湖里或者海里,靠市场竞争让它变得更加强大。
不过,鱼塘里(有补贴)的日子看似安逸,实则暗伏危机。给鱼断食(补贴退坡)的过程看似残酷,实则是全行业的凤凰涅槃,所以中国电动车产业补贴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接下来,市场注定有惨烈的竞争,新能源汽企要真正杀入战场直面消费者。而且海外军团对中国市场的野心也已暴露无遗。
中国在燃油汽车时代已经落后一大截,是否能在新能源汽车上独占鳌头是接下来的历史时刻。
今年下半年以来,交通运输部、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等部门陆续出台政策,从加大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开放市场、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予以扶持;各级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文件,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及产销规划布局。
几天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再传利好,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公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为其下一个十五年发展指明了方向。
虽然中国新能源产业最热闹的投资风口已经过去,但也留下来一批真正想把事情做成的企业。例如蔚来、威马、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这些企业入行时间较短,也烧了上百亿元,产能也不够理想,但关键的是其技术完全由自己掌握。
未来,我们希望看到那些拥有品质优势、成本优势、技术优势、品牌竞争力的企业,能够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