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相关人才招聘提速,苹果造车进入实质性阶段
1月25日,据外媒最新报道,苹果在过去的2020累计招聘了300多个与汽车相关的人才。其中既包括汽车体验、电池电源管理等与汽车制造极其相关的岗位,也有低压电力管理和配电系统高级电力系统工程师、电磁兼容性设计工程师、安全建模工程师、电机控制集成和校准工程师等较为宽泛的岗位。
2021-01-27 | 出处: 汽车预言家 | 责编: V讯网
作者 | 张坤
1月25日,据外媒最新报道,苹果在过去的2020累计招聘了300多个与汽车相关的人才。其中既包括汽车体验、电池电源管理等与汽车制造极其相关的岗位,也有低压电力管理和配电系统高级电力系统工程师、电磁兼容性设计工程师、安全建模工程师、电机控制集成和校准工程师等较为宽泛的岗位。
来自美国的分析公司GlobalData称,上述这些招聘岗位都是为苹果旗下的特别项目团队(Special Project Group)服务的,该团队是苹果内部专门从事大规模创新型项目开发的组织。其还透露,上述岗位只是苹果招募人才中的一小部分。
据悉,苹果还放出了大约50个与数字汽车体验及无线技术有关的招聘岗位。在过去六个月时间里,苹果公司一直在提升招募电气工程人才的频次。可以看出,苹果一直在为Titan项目提升人才团队规模,而这也意味着苹果造车已步入了实质性阶段。
关于苹果造车的消息最早可以追溯到2014年。苹果CEO库克在2015年接受采访时,首次对外谈及汽车话题,表示“电动汽车行业正处于巨大变革的临界点”。
当时传闻苹果代号为“泰坦计划”的造车项目启动。此后,苹果还多次从特斯拉等公司挖人,市场甚至还传出消息,说苹果内部在自主造车还是技术供应商的角色上出现分歧。
唯一靠谱的消息是,在2017年4月,苹果获得了加利福尼亚州DMV(车辆管理局)许可证,可以在公共道路上测试自动驾驶车辆,并计划使用三辆雷克萨斯RX450h SUV车型。
直到2021年,传闻终于像那么回事了。
2021年初,苹果先后爆出和现代汽车就代工事宜合作,随后又联系富士康、台积电等供应商,意欲重构造车供应链。
一直以来,苹果的造车大业就是行业内最为关注的事件。
2021年初,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就曾在公开论坛上表示,“我注意到苹果也要造车了。特斯拉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市场影响力,还没有弄清楚,第二波冲击(苹果)又来了,这是个非常值得注意的情况。”
无独有偶,1月9日,蔚来Nio Day上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也罕见地首次提到苹果,他认为,蔚来汽车短期内对标BBA,但长期来看,主要竞争者是苹果。“我们最好趁着在苹果搞出终极产品之前,赶紧站稳脚跟,否则以苹果用户的忠诚度,很少有公司能够抵抗,况且它还有那么多现金。”
即便是当今电动汽车企业的龙头特斯拉,也曾表达过对苹果造车的“恐惧”。早在2016年,马斯克就曾表示:“特斯拉的最大竞争对手不是谷歌,而是是苹果公司。”同一年,传统汽车企业福特时任CEO马克·菲尔兹(Mark Fields)也曾表示:谷歌苹果将会是最大的对手,而不是通用或FCA;全球汽车龙头企业大众汽车集团CEO赫伯特·迪斯也认为,现金充裕的科技巨头进军汽车行业对大众构成的威胁要大得多。
为什么苹果造车会给传统车企,乃至是深耕智能汽车领域的特斯拉等造车新势力带来十足的压力?
第一,从产业发展趋势来看,苹果、百度等这些企业入局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对汽车行业生态系统的变革。而这种变革是当前汽车企业无法推动的或者是推动比较慢的。
如果苹果造车,将成为第一家手机制造商进入汽车行业,这是一个里程碑事件,会带动更多的互联网企业进入汽车行业造车。苹果作为科技公司,软硬并举,拥有丰富的生态系统应用,可以平移到汽车领域,将对汽车生态产生重大影响。
第二,加速软件定义汽车时代。苹果这类的高科技公司加入汽车制造,新能源汽车的科技含量会越来越高。在此模式下,厂家的商业模式变了,将由“制造”转变为“制造+服务”,而服务收益的占比会逐步增长。而这种模式的改变,也将彻底重塑汽车产业百年来形成的规律。
第三,颠覆汽车产品形态。尚不知道当前苹果产品的具体形态,但可以确定的是苹果的电动汽车产品在自动驾驶层面将有突出的进步。换言之,智能化将是苹果汽车产品最突出的核心价值。过去的30年间,苹果在IT和移动终端市场都掀起过产品的迭代生态。相信苹果的电动汽车产品也将站在一个更高的纬度上推动产品形态功能的进步。
从电动汽车过去十余年的发展之路上看,当前新能源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已是大势所趋。软件定义汽车时代,汽车的内核变了,边界也变了。面对苹果汽车,能有多少企业招架得住,依旧还是一个未知数。
正如相关媒体评论的那样,从目前看来,新能源汽车生产和制造并不是一个很挣钱的生意。以前人们视特斯拉为“狼来了”,而苹果就像是另一匹更加可怕的“狼”。不过从整个汽车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苹果汽车的到来,何尝不是一件有利于电动车行业竞争的好事。关于苹果造车的最新进展,我们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