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合”得来,才能“走”的远
5月9日下午,长安汽车集团董事长朱华荣带领长安部分高管现身江陵路1760号——吉利控股集团。在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陪同下,朱华荣一行参观了吉利最新技术成果,并和吉利控股集团高管进行了深入交流。
2023-05-10 | 出处: 汽车预言家 | 责编: 谷博文
5月9日下午,长安汽车集团董事长朱华荣带领长安部分高管现身江陵路1760号——吉利控股集团。在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陪同下,朱华荣一行参观了吉利最新技术成果,并和吉利控股集团高管进行了深入交流。
在刚刚吉利和长安共同发布的新闻资料中,吉利控股宣布与长安汽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新能源、智能化、新能源动力、海外拓展、出行等产业生态展开战略合作。
具体来看,在新能源领域,双方将就电芯、充换电技术、新能源汽车产品安全,新能源产业布局进行合作。在智能化领域,将围绕芯片、操作系统、车机互联、高精地图、自动驾驶等展开合作。双方还将共同开展动力平台、动力技术的合作,探讨海外发展、出行生态的合作共享,并在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碳交易等领域展开合作,共享前瞻技术应用发展。
此前不久,长安和吉利曾经因为银河原型车的设计争议,爆发过舆论之战。此次合作协议的签署,大有一副“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气势,吸引了外界高度的关注。人们迫切的想要从各种资料中找寻答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不久前还剑拔弩张的两家企业在今天能够握手言和?
汽车预言家就此事联系了吉利方面的人士,对方表示:“没有什么可以解读的特殊背景”。双方的共同心愿是推动中国品牌向上,为用户创造更加美好的消费出行体验,助力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尽管言语略显朴实,但却道出了当前中国自主品牌发展过程中的“大问题”。
近年来,中国自主品牌车企紧抓新能源、智能网联转型机遇,“换道超车”,涌现出一批以新能源和智能化为核心竞争力的新兴汽车品牌,产品和品牌竞争力不断提升,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中国市场占有率一路攀升,出口量表现不俗,中国汽车强国的梦想正在逐步实现。
尤其是以吉利、长安、长城、奇瑞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在电动智能汽车业务层面快速突破,逐渐形成对合资品牌的巨大冲击。
不过,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中国汽车品牌在整体形象层面依旧面临巨大的挑战。
现代汽车发源于欧洲,兴盛于北美,壮大于日韩,跃迁自中国。无论是德系、法系、美系、日系、韩系,实际上各个汽车强国汽车品牌都有成熟的品牌形象标签。
中国汽车起步于改革开放,成熟于入世。短短的30余年间,中国成功先后跃居世界第一汽车制造国、世界第一汽车销售国、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国……
但由于起步晚、起点低、早期竞争力差,长期被廉价、劣质山寨等口碑包围。随着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与换道超车,产品竞争力有显著提升,但品牌形象滞后于产品实力。尤其是在复杂的市场化竞争格局下,各品牌单打独斗,各自为战,未形成合力。
更有甚者,一些品牌在不同的阶段以不同的形式,在中国及海外市场对其它自主品牌展开不同形式的不实攻击,见诸报端的就不下数十起,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混乱的局面,伤害了中国汽车品牌的整体形象。
甚至有行业人士直言,中国汽车工业界应该团结起来,共同提振中国汽车的竞争力,这才是大家希望看到的局面。自主品牌的征途是全球汽车市场,不是中国市场,自主品牌一定要共同成长,共同提高品牌附加值而不是相互打压。你骂我一句,我骂你两句,你打我一拳,我还击你两拳,这是小孩子的做法,也不能如此低水平的思考问题。
回顾过往验,从服装玩具到3C家电,从数码手机到智能汽车,所有产业内卷、内斗都不是出路,窝里斗永远没有前途。
在权威人士看来,迈向汽车强国,必须要攥紧拳头、形成合力,摒弃内卷的心态。在汽车强国梦的实现过程中,中国汽车必须要团结向前。
就像吉利方面在此次合作时的表态,战略合作协议的达成,有利于打造中国汽车大品牌形象,形成行业协同效应,最终为消费创造更加美好的出行体验。双方将共同推动中国品牌向上,助力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长安和吉利,既是商业层面上的竞争对手,亦是惺惺相惜的“知己”。对于二者这样在中国实体经济、制造业和汽车界有重要影响力的企业而言,他们肩负着中国制造的汽车走向世界的“大义”。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
在当前中国国力和经济发展到今天,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中国汽车业,需要做大做强。让中国汽车跑遍全世界的梦想,需要大家凝聚共识,携手前行。
行业观察人士表示,从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同一国家的汽车企业都有相互抱团取暖的趋势,比如丰田、本田、马自达、铃木组成的日本汽车“同盟军”,经常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共同进退;比如德国汽车“三驾马车”,大众、宝马和戴姆勒经常能在关键的事件上达成共识,甚至偶尔还能密谋个作弊软件来糊弄世界。
图片
站在当前的市场竞争格局中,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也必须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每家企业都有本人的特征、文化和价值理念,所构成的竞争优势不一样。民企在机制、体制方面更为灵敏,国企在资本实力、品牌号召力、进入一些范畴打破障碍方面相对来讲更有优势。比方在国外有些国度,可能更在意民营经济,是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那么进入时能够更多发挥民企的优势;比方在走出去、大交通的层面方面,国企更有优势,那么民企就能够与之以不同方式协作共赢,“借船出海”,相互促进。
无论对于吉利还是长安,二者都是中国自主品牌的头部企业,并且在不同的业务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表现。
截至目前,吉利是中国企业中拥有汽车品牌最多的企业,产品阵线从高端的路特斯、沃尔沃到中高端的极氪、领克以及目前正在向上的吉利、睿蓝等等品牌。而在过去的实践中,无论是蛇吞象式的收购沃尔沃,还是利用领子期权并购戴姆勒股份,吉利是中国自主品牌中运用资本化手段最成熟的企业,善于通过资本手段实现业务的全面飞跃。
而对于长安来讲,相较于国有车企高度依赖合资业务的情况,长安汽车合资业务占比逐年萎缩。在2022年中,长安汽车销量占比超过79.9%,利润占比超过84.9%。在新能源业务板块,长安汽车也在全力冲刺,2022年共计销售新能源车28.4万辆,同比增长160.5%。
权威人士指出,当下,中国经济和中国汽车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亟须通过不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促进不同类型的企业合作共生。吉利和长安的接触是充分利用国企实力与民企经营活力的一次“创新碰撞”,如果二者能够顺应形势联合共生,取长补短,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将形成全新的融合发展格局,从而增强发展新动能,激发双方企业运营新活力,也必将成为迈向汽车强国的新合作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