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巨星”到“配角”,科大讯飞们的“青年危机”
天空一声巨响,星火大模型闪亮登场。
2023-05-16 | 出处: 汽车预言家 | 责编: 谷博文
天空一声巨响,星火大模型闪亮登场。
5月6日,预热了大半个月的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终于问世。大模型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科大讯飞的股价涨停,到达63.86元,总市值达到1500亿元。相比于年前35元的股价,上涨了近一倍。
但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昔日汽车圈的“明星”,科大讯飞此次的“大动作”似乎并未为在汽车行业内掀起太大波澜。
2017年,科大讯飞在北京召开主题为“用AI为世界赋能”的年度发布会,发布会上,其中英文字幕实时转化、高度同频的语音识别技术震撼了不少“黑科技”爱好者,也使得整个汽车行业都认识了这个其貌不扬的“毛头小子”。相比六年前的万众瞩目,眼下这场发布会的召开多少有些“默默无闻”。
与科大讯飞同样“默默无闻”,且几乎同时布局大模型的企业还有商汤科技,今年4月,商汤科技“日日新”大模型正式出世,同样将目光瞄准了汽车赛道。此外,云从科技、四维图新等科技企业也相继在近期被曝出将正式推出其AI大模型。
这批企业的共同特征是:得益于早期在人工智能各领域所积累的先发优势,受到了智能汽车方兴未艾时期车企们的广泛关注与追捧。
尤其在2016年AlphaGo战胜韩国围棋手李世石这个时间节点后,AI公司们陡然成为资本热捧的“香饽饽”,成为了第一波AI红利的品尝者,也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汽车行业趋之若鹜的“宠儿”。
但随着新汽车智能化发展的水涨船高,这些过往被视为“明星”的零部件科技型企业,越来越失去汽车行业内对其“支柱型”企业的定位和期待,成为退居幕后的二级供应商。
换句话说,这批企业在汽车行业的存在感越来越低,反映到帐面上,相比于其他业务,其汽车业务也呈现出明显的“掉队”趋势。
以科大讯飞为例,2022年科大讯飞的总营收为188.2亿元,同比增长仅为2.77%;归母净利润为5.61亿元,同比下滑63.94%,这也是2017年以来科大讯飞零利润首次下滑。其中,智能汽车业务营收仅为4.65亿元,同比增长3.37%,占据总营收规模的2.47%。
而根据规划,科大讯飞要到2025年实现千亿元的营收目标,汽车业务至少贡献100亿元。可以看到,无论是整体营收情况,还是汽车业务营收,按照目前这个增速,都与此前刘庆峰所提出的2025千亿营收目标相去甚远。
商汤科技也面临着几乎相同的处境。数据显示,2022年商汤科技总营收达到38.09亿元,同比下降19%。其中,智能汽车业务营收仅为2.93亿元,虽有所增长但疲态尽显。
相比于商汤科技,云从科技更是陷入“全线崩溃”的境地。2022年云从科技总营收仅为5.26亿元,同比下降51.06%,除了核心业务线——智慧治理板块的重挫之外,其汽车领域智能出行板块也同比下降了55.35%,将本就不堪一击的财务报表又补了一刀。
海水的退潮并非没有预兆。“科大讯飞”们陷入颓势的业绩表现的背后是其业务进化缓慢、难以应对时代变化的代价。
作为“语音识别第一股”、人工智能“国家队”企业的科大讯飞,早在2017年就将目光瞄准了智能汽车市场。其在语音识别上高效的转化率和广袤的落地场景不仅使科大讯飞为B端C端用户所熟知,迅速抢占AI第一阵营的位置,也帮助科大讯飞快速与一众车企建立了合作关系。
这一年开始,科大讯飞先后与一汽、上汽、长安、奇瑞、蔚来、理想、小鹏等一众车企建立合作,提供语音技术解决方案,包括飞鱼智能助理、飞鱼OS、飞鱼智能车载音频管理系统等。截至目前,科大讯飞已经为数千个车型提供语音识别服务。
但不尽如人意的是,公众及车企们对它的印象似乎也只停留在“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不错”的层面。特别是对于车企们来说,科大讯飞所提供的语音识别功能更偏向于一个底层的基础工具,而不具备更高阶的技术附加值。
2022年,科大讯飞的汽车业务产品共卖出710万套,如果按照4.65亿元的营收平摊下去,那么每套产品的平均单价仅为65元。这表明了一个事实:科大讯飞向车企们提供的大多依然是以语音为主的低客单价解决方案,高价值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并未在具体产品上得到大面积展现。
如果说科大讯飞的强项在“听觉”,那么商汤科技、云从科技的强项则在“视觉”。
以商汤科技为例,基于在AI视觉上的深厚积累,商汤科技先后在智能汽车领域推出了人脸识别认证、驾驶员分析系统、手势识别等一系列视觉感知技术。
据了解,广汽ADiGO SPACE、蔚来Banyan等车机系统均以系统集成的方式,上车了商汤科技提供的视觉感知技术,但除此之外,商汤科技并未在更大的层面上发挥作用。可以看到,商汤科技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出场率并不算低,但往往扮演着“被集成”的角色。
要知道,新汽车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于智能座舱的期待绝不仅仅是“能听懂”“能看到”那么简单,更需要汽车以一种更具全场景的、多模态的方式与用户进行交流和互动。
在这样的背景下,仅仅以提供底层技术为主的科大讯飞们越来越失去往日的光芒和关注便不难理解了。
必须承认的是,在新汽车发展如火如荼,电动化、智能化当道的今天,科大讯飞们引以为傲的尖端技术并未恰当适时的转化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相反,它们仍然保持着以往的“领先惯性”,而忽略了身边细微却具体的变化。
更何况,随着AI技术的全面进步,特别是在百度、阿里、腾讯等巨头和新兴科技企业的围攻、挤压之下,以往科大讯飞们多年耕耘所累积的先发优势正在迅速衰减。
对此,科大讯飞们并非没有感知,它们后知后觉地开启自救。
去年6月,科大讯飞旗下的汽车科技公司易行智联正式成立,旨在加大对智能网联汽车方面的研发力度;2021年7月,商汤科技发布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独立新品牌SenseAuto绝影,试图以独立供应商的身份重新切入新能源汽车赛道。
如今,科大讯飞们又在大模型领域中将汽车业务置于重要的地位。一个易见的现实是:面对新能源汽车赛道这块“肥肉”,没有人愿意轻易退场,曾经品尝过红利的“科大讯飞”们更不例外。
但是,相比于早期AI领域这个几乎是个处女地的时刻,现在的大模型领域早已人满为患,科大讯飞们所面对的同类竞争早已不可同日而语。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经有百度、阿里、腾讯、华为等30多个AI大模型已经推出或正在研发当中。
尽管如此,对于现在的科大讯飞们而言,进军大模型已经不是一个选做题了,它们无比迫切地需要这样一个“标签式”的新故事和新打法,让大众和用户再次产生“非它不可”的认知。
在这个过程中,大模型能否拯救这批科技型企业的“青年危机”,就要看其真正的实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