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观察】新征途之上汽大众:大势中跟随 优势中领跑
世界著名自行车健将阿姆斯特朗曾经有一句名言:在自行车的比赛中,选准自己的位置比领先更为重要。
2023-08-15 | 出处: Auto Business | 责编: 谷博文
世界著名自行车健将阿姆斯特朗曾经有一句名言:在自行车的比赛中,选准自己的位置比领先更为重要。
在一个大集团中骑行,有利的位置会大幅提高自己的骑行成绩。集团中合适的位置,可以让别人为自己破风。减小空气阻力的同时,还可以节约体力。因此,对于有经验的自行车手而言,他们往往会选择落后头车一个身位,既可以享受头车破风优势,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摇车进攻,一跃而上。
这样的策略往往也被企业运用在经营模式当中。
近日,寰球汽车和今年年初刚刚履新上汽大众总经理的贾健旭展开了一场深度的对话。面对当前上汽大众的自身销量结构性问题和市场急剧变化带来的挑战,贾健旭给出了上汽大众面向未来的全新定位——“fast follow”(快速跟随)。
这样的表述并不常见,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上汽大众对当前市场的清晰认识。合资品牌在智能电动汽车市场中受挫是行业的公认现象。但即便如此,行业、市场乃至很多传统车企仍然进行自我施压,期望在短时间内某种程度上实现销量改善,技术领先,市场开拓等。
但回过头来看,大多数合资企业实际上只是在自己的逻辑当中互相拉扯,改革的动作很夸张,但收获的效果很有限。上汽大众是汽车品牌中最具创新力的企业之一,它明白这一次时代转换带来的挑战不能用原来的方式去应对。“fast follow”是贾健旭在重新客观审视市场竞争和企业实力后,给出的全新答案。
而“fast follow”背后的另外一层解读的意思是:在自己有绝对优势的领域,要牢牢把握住领先地位;而在另一些领域,当有人在前面领航时,一定要做一个聪明的追随者。
| 最强创新力的合资企业
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几十年中,很多汽车品牌都留在了历史的印迹中,上汽大众也是其中不可忽略的一家。如果要给上汽大众定个标签,“创新能力”必有一席。
有人曾说,上汽大众的创新是刻在骨子里的。因为从上汽大众诞生的那一刻开始,这个汽车品牌就开始以自主研发为己任。从过去到现在,从传统燃油车时代到新能源汽车时代,创新、研发的能力已经分在上汽大众的DNA里了。
举一个例子:大家知道的是桑塔纳保养便宜,维修便捷,经久耐用,价格实惠⋯⋯但不知道的是在这辆“国民车”的背后,前提是有了上汽大众试点零部件国产化的创举,才有了一辆中国老百姓买得起的桑塔纳。
在1985年上海大众成立之前,桑塔纳的国产化率仅2.7%。但随着上海大众成立零部件供应商、科研单位等组成的上海桑塔纳轿车国产化共同体后,桑塔纳零部件的国产化在1991年达到70.37%,上世纪末达到100%。同时上海大众还创新性地建立了一套全面的符合国际标准且本土化的零部件体系,迄今为止上汽集团的很多零部件企业都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可以说,上海大众在八十年代末期桑塔纳国产化技术改革上更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其在推动自身企业转变的同时,也成功创造出中国汽车零部件业发展新模式。这也是为何在九十年代初上海大众成为中国国内最大规模合资企业的原因之一。
再举个例子:朗逸是中国汽车历史上一个难以超越的销售神话,甚至许多汽车人感叹过中国汽车市场以后再也不会出现“朗逸神话”了。或许很多人都想不到,朗逸竟是上汽大众主动承担风险研发一款产品。在当时“躺着挣钱”的中国汽车市场中,几乎没有任何一家合资企业去赌这样一款产品。
正是因为上汽大众用提前五年时间为朗逸倾注了无数的心血,才让这款车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成为中国乘用车市场销量之冠。朗逸的成功投放,也让大众认识到,在中国市场原有的产品导入式适应开发已经不能满足中国汽车市场的需求。
可以看出,在汽车产业发展的进程当中,上汽大众在每个阶段中都凭借自身的创新力的技术变革应对了市场的变化。这种变化带来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在过去的十余年间,上汽大众引领了燃油汽车时代中国造车的浪潮。帕萨特、朗逸、途观等多款车型都被友商视为同级别对标的竞品。
| 大势中的第一/最快“追随者”
相比起在燃油时代的成功,在世界汽车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迅速向电动智能新时代迈进的时候,上汽大众的有效引领作用在减弱。
时代不同,格局不同,汽车市场的发展标杆也有所不同。面向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要求上汽大众快速跟上并成为市场的引领者太过困难。
上汽大众总经理的贾健旭
贾健旭认为,“这个领域(电动智能化)发展的很快,我们要fast follow,follower还不够,要fast follow。” 做一个快速追随者,这就成为了上汽大众当前最重要的目标。
在企业经营中,“Leader”(领先者)和“Follower”(追随者)之间的关系是一道值得仔细研究的课题。对于上汽大众而言,概括起来就是在自己有绝对优势的领域,要牢牢把握住领先地位;而在另一些领域,当有人在前面领航时,一定要做一个聪明的追随者。
上汽大众的优势是什么?首先是庞大的体系化能力。一块简单的钢材,上汽大众的采购价格能够比小众企业少得多;同样的零部件,上汽大众自采的成本要远低于造车新势力。
因此,对于上汽大众而言,现有庞大产能带来的体系化成本管控能力是当前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制造业的法宝核心就是成本控制,谁能造出又好又便宜的汽车,谁就能取得消费者的信赖。
其次是大众的金子招牌。作为中国合资历史最悠久的企业,在大众这块金子招牌下簇拥了一大批坚定的投资人和消费者。相比于其他从零开始的品牌,这些簇拥者能够支持大众品牌以更快的速度进入变革趋势的浪潮中。
在电动智能化的时代,合资企业的痛苦往往在于找不到自己的发展定位。作为燃油车时代的霸主,合资企业往往想要在电动智能化汽车时代重塑辉煌,往往陷入邯郸学步的怪圈。新势力做什么,传统车企照猫画虎。最后导致自己的优势没有坚守住,新势力的法宝也没有学过来。
就像在自行车比赛中,最后一举反超的往往是紧紧跟随头车的第二点位骑手。对于上汽大众而言,体量、技术等层面的因素几乎决定了上汽大众以及其他合资车企无法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中有所领先,因此对于它们而言,最好的选择不是突破,也不是引领行业市场,而是要在合适的位置上做一个最好的“追随者”。
对于“追随者”,或许很多人认为其中带有一丝贬义。事实上,在当前硝烟四起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想要成为一个跟得上时代变化的“第一追随者”也并不容易。
| 用创新力量重塑自我
做追随者,首先要跟得上时代的需求,并为之不断的创新。
新能源是中国汽车产业的亮点。在这个聚光灯下,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又是焦点中的焦点。自主品牌已经先声夺人的快速在不同级别市场中布局了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但放眼合资品牌,在这一领域布局的企业少之又少。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308.6万辆,同比增长37.3%,其中PHEV车型99.5万辆,同比增速97.9%,大幅领先纯电车型19.8%的销量增速。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接近1/3时,PHEV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占比也接近1/3,并以更快增速蚕食着纯电动在新能源汽车中的份额。
上汽大众研发部门员工曾经透露,实际上对于PHEV大家是有共识的,上汽大众应该进行布局。但在过去的体制下,大众集团是技术导入方,他没有的技术,上汽大众很难自己突破。
面对这样的现实,贾健旭马不停蹄的进行了上汽大众内部的调整。如何在新能源时代做到高效协同与打通,是上汽大众面临的核心问题,也是对贾健旭的第一次考验。今年开始,上汽大众已经围绕奥迪、电车、小型燃油车、大型燃油车成立了四个VLE(车型条线负责人),一举打破了传统组织构架中各执管会垂直专管的“惯例”。
在汽车企业,这样大规模的组织构架改革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更久的沟通与反复拉扯,然而上汽大众的这次重大调整却出人预料的快速。“我跟我们德方的第一副总谈,5分钟就达成一致意见。”谈到VLE成立期间中德双方的沟通过程时,贾健旭介绍道。
尽管看似轻松,但是应该没有人怀疑这“5分钟”的沟通背后,中、德双方付出的努力和信任,以及贾健旭“广阔的国际化视野”给上汽大众带来的变化。
而在PHEV的产品规划上,上汽大众一项自主研发插电式混合动力项目的技术路线得到董事会批准,本次PHEV项目由上汽大众在中国主导开发。为了庆祝大家的努力成果,上汽大众还主动请员工吃了一份30元的午餐。尽管30元在上海的很多地方还不够喝一杯咖啡,但是这一举动却让包括上汽大众员工在内的很多人切身看到了上汽大众在追随时代浪潮中的改变。
根据规划,未来上汽大众将增加100公里以上长续航的PHEV,并且做到“油电同价”;2025年的时候,上汽大众的全系车型改变的不止于动力总成,而是会把更多电动车上才有的亮点,也运用到PHEV甚至油车上;电动车形成“一高一低”的新局面……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上汽大众现在对每个零部件提出三个目标要求:成本目标、性能目标和重量目标。每个零部件都有这三个目标,要把好东西,供应商好的创新都容纳进来。
在贾健旭看来,现在上汽大众在电动化上与新汽车企业还有一定距离,其目前要做得是在内部的高效协同与打通,这也是是他们面临的核心问题。也只有找到该问题的解决方案,上汽大众才能跟随主流新能源企业走进汽车电动化的“快车道”。
| 保量但不求量
对于下一步上汽大众的市场策略,贾健旭给出了9字方针:促油车、稳电车、上奥迪。
“促油车”是指保证油车的销量,把市场份额夺回来,同时需要有取舍,找到市场核心锚点,保证现在、将来PHEV产品的渗透。
“稳电车”是电车要增长,要稳住,有没有电车市占率对品牌来说很重要,大众品牌能不能进入前20%很重要,决定了大众品牌能否在电车市场站得住。
“上奥迪”是指奥迪整体一定要有改变。沟通会上透露,上汽奥迪接下来的新车非常漂亮,会引进奥迪最经典的车型,会引进奥迪原汁原味的最高端车型,还会有一款SUV车型,还有全系列的全新电车,从2025年8月到2026年8月的一年时间会有三款,之后还会有更多纯电产品。
但无论是哪一个层面,贾健旭都没有对目标销量提出硬性的销量指标。
如果说过去几十年的汽车企业需要以规模打天下,那现在考验合资汽车品牌的就是在燃油和电动交接的时代中,谁能快速应变,成为消费者过渡的新桥梁。简而言之,高销量不再是大家追求的目标,车企要做得是在保住原有销量的基础上进行身份重塑。
对于庞大体量的上汽大众而言,盈亏平衡点的规模可能比一般企业的产能饱和点还要庞大。因此上汽大众需要在一定的层面,维持当前的销量规模。
但同时,中国汽车产业走进新能源汽车时代,市场格局瞬息万变。一段时间、一段周期内单纯销量的增长,已经代表不了什么。
上汽大众也敏锐地认识到,曾经的销量不再是重点,未来一个高销量目标也不再那么重要。如果企业出现了方向性的错误,即便是在高位销量之上,也会在很短时间跌落谷底。过去一段时间,这样的例子在中国汽车市场并不罕见。贾健旭所带领的上汽大众团队,最主要的工作是找准并且紧紧抓住时代的需求和时代的浪潮,把上汽大众的根基维持住,确保自己不会掉离现有的队伍。
或许在外界看来,随着电动化的潮流前行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上汽大众明白,那个靠车企自身低头拉车就能生存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更开放、更包容市场下,需要更多开放合作的模式。想要做好“第一跟随者”,上汽大众要做的改变还有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