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产教融合的3.0时代:开放、多元、前瞻
如何破解人才能力与岗位需求的适配难题,探索高质量产教融合的有效路径,实现助力每个人成就梦想的教育理想?如何从教育角度回应人类、机器、算法间新的社会分工,找到高科技背景下教育模式守正创新的解决方案?
2023-12-05 | 出处: Auto Business | 责编: 谷博文
如何破解人才能力与岗位需求的适配难题,探索高质量产教融合的有效路径,实现助力每个人成就梦想的教育理想?如何从教育角度回应人类、机器、算法间新的社会分工,找到高科技背景下教育模式守正创新的解决方案?
在吉利看来,这些都不是某一个人、某一个企业甚至某一个国家能够单独、轻易解决的事情,而需要世界各地的教育界和产业界学者、专家一起去对话、决策并做出行动。
12月4日,首届海南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国际论坛在三亚学院正式启幕。在这场以“御风同行,对话教育新可能”为主题的国际化论坛当中,吉利为产学研各界搭建了一个共商、共建、共创、共享的对话平台。论坛进行过程中,与会嘉宾畅所欲言,共同就新时代下人才培养的路径和机遇展开了激烈的探讨,共同探索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未来。
在与会嘉宾的发言和交流中,一个愈加清晰和笃定的结论和共识是:当前的高等教育正在面临转型升级的重大压力,一定要更加关注实际需求,以培养符合现代化产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着重推进产教融合的进一步发展。
这与当前国家教育体系建设的鼓励方向不谋而合。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深化产教融合重大改革任务;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推进职普通融、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对此,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致辞中表示,“大学是社会进步的牵引车,是创新人才的主要培养地。不同的国家对于大学的管理用不同的制度,有不同的理念。但无论是什么大学,学术研究成果都需要产业化,产业化过程当然需要人才,而企业恰恰是学术成果产业化的最佳载体,也是大学生就业的最主要去处。”
宁德时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创始人曾毓群也谈及了自己关于产教融合的几点思考和建议,他提出,“一要完善多元化的改革方案,加强交叉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从而快速适应技术变革的过程,有效解决人才能力与岗位需求的匹配问题。二要创新考核评价方式,注重科技创新与落地能力。高校和企业对于人才的考核评价标准不同,在这一方面,也要兼顾产教融合。”最后,他还强调,“一定要持续探索产教融合发展,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在校企合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发展,实现产业需求侧与教育供给侧的全方位融合。”
古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梁金辉也分享了自身在产教融合方面取得的一些成果,在他看来“人才比产品更重要,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我们是产学研融合,要把企业给做好,提供很好的就业平台和就业机会,我想这是我们的责任。”
而寰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兼CEO吴迎秋则从一个“观察者”的角度肯定了吉利这些年在产教融合方面取得的卓越成果,他认为,“20年前,吉利像一条‘鲶鱼’一样进入汽车行业,搅动了整个中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在高等教育领域,我相信吉利也会像一条‘鲶鱼’一样,搅动高等教育‘产教融合’进入3.0的全新时代。”
何为“产教融合”的3.0时代?
如果说1.0时代的产教融合是“单一”的校企合作,即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享校内外实习场所;2.0时代的产教融合是建立现代产业学院,更加注重培养人才的实际效果,进一步提高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那么3.0时代的产教融合则在原有基础上增添了更加丰富的内容,甚至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科研与技术攻关中。
总的来看,吉利正在以更加“开放多元”的面貌引领产教融合的3.0时代。这里的“开放多元”一方面是指产业链上的开放,学校可以通过自筹相应的研发人才和研发资金,深度参与吉利的研发过程,使得学校和企业可以在科技创新层面共同发力;另一方面则是指国际化上的开放,通过连接世界范围内更广泛的高校和企业,共同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针对性、深度的教学内容。
在此基础上,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千人千面”地教学方案,使得每一位学生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判断能力和自由探索能力,助力更多的人实现更高价值。
尤其在供应链方面,吉利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以致用。可以说,吉利的产业链在哪里,吉利的教育就做到了哪里。
以甲醇为例,吉利深耕甲醇领域近20载,成功地掌握了甲醇汽车的核心技术,开发甲醇汽车20余款,在甲醇能源制备端、甲醇能源输配送体系、甲醇车辆应用端等全产业链已经非常成熟。目前,其参与投资建设的全球首个十万吨级绿色低碳甲醇制备项目顺利投产,年直接碳减排达16万吨,间接碳减排55万吨,相当于增加55万亩森林的碳吸收量。
在国际化层面,吉利的教育同样勤耕不辍。以三亚学院为例,目前,三亚学院的全球化协同“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已经与30多个国际和地区的90多所高校、教育机构以及国际组织建立了密切的交往与合作关系。
2022年,三亚学院与马来西亚世纪大学合作创建中马未来学院,双方各自整合优势资源、开设优质本科、硕士及博士课程等学位课程,共同探索本-硕-博贯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这次合作,不仅借助吉利在产业生态的协同优势,为马来西亚汽车产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链解决方案,也帮助吉利在马来西亚市场积极拥抱区域经济升级的新机遇。
在李书福的最新设想中,吉利还将在马拉西亚建立起一个全球排名200名左右的综合性大学。
在行业人士看来,吉利的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吉利自身的发展需要,更是为中国甚至世界范围内的汽车行业发展形成了一种人才闭环,为民营企业、校企合作办学树立了全新的“样板”,而这个样板正是以更加“开放多元”的姿态去助推高等教育“产教融合”的进一步深化。
正如十三届全国政协原常委、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宁高宁表示,“中国的教育改革需要更多人参与,特别是像吉利人才发展集团下面有很多学院,十几万的学生,用这种模式来突破、创新,才能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可以看到,在高等教育产教融合的全新阶段,“开放多元”已经成为一个必选项,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趋势。在这条路上,吉利是走得最深入、最前沿的一个,吉利已经走出了第一步,开了这个头,接下来,还需要更多的人、企业、学校一起参与进来、想办法,走完剩下的很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