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出于消费者对于大型、多用途车辆需求的增长,或许是车企们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急于突出重围。总之,当新汽车时代的浪潮汹涌而至,任谁都无法想法,过去那些小众、冷门的细分市场,竟然一个接一个走出了“舒适圈”。
近年以来,随着新能源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主流车企开始发力新能源皮卡,希望率先占领这一“蓝海市场”。长安猎手增程皮卡、江淮悍途EV,山海炮PHEV、大道EV等都是这一时期涌现出来的典型代表。但当我们的目光更加聚焦和审视,其实会发现,其中的选择性其实十分有限。要么在原有燃油车型的基础上“改款换代”,实际并不符合新能源皮卡的造车、用车逻辑;要么沿着过去工具车的老路,难以从根本上给予用户区别于传统皮卡的用车感受和价值体验。而吉利雷达却是个例外,作为国内唯一一款原生纯电新能源皮卡品牌,吉利雷达不仅凭借着一己之力推动着中国纯电皮卡的发展新浪潮,并始终致力于皮卡事业的乘用化,以先行者和培育者的姿态不断引领着皮卡行业的变革。对于这样的趋势和愿景,吉利雷达CEO凌世权的直观感受是兴奋,从现实需求来看,作为皮卡行业的“后来者”,吉利雷达为中国汽车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为用户带来全新的价值体验;从价值感上来看,这条路也得到了用户的广泛认可和行业的普遍尊重。
皮卡不是乘用车的“配角”
尽管伴随着皮卡的新能源化,皮卡在中国市场肉眼可见地多了起来,入局者众,但无论从企业端还是市场端,一个显著的误区是:依然将皮卡当作一个小众市场去打造,当作一种面向新能源化竞争的“补全”。在吉利雷达CEO凌世权看来,为了打破和区别于传统皮卡带给市场的固有印象,在当前的皮卡行业中,主要有两条路线:一条是纯粹工具化,聚焦于个人运输等B端市场;一条是“玩具化”,主打越野性能,例如山海炮、方程豹等车型,打动特定的受众人群。但无论哪条路线,都难以谈及规模。以主打越野性能的“玩具化”路线为例,根据《2023-2028年国内越野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硬派越野车销量仅为21.02万辆,虽然属于快速增长的细分市场,但整体容量有限,越野属性的车型大多以家庭的第二辆车甚至第三辆车的角色被购买,而非刚需。换句话说,尽管乘用化是当前皮卡市场一个共识的趋势,但大多数玩家并没有突破“皮卡=小众”的思维惯性,而这个惯性可能比“摩托车=铁包肉”还要固化。对此,凌世权曾“恨铁不成钢”地表示,“只有从乘用车市场夺取市场份额,才能迎来真正的发展,皮卡不是乘用车的配角”他强调,在全新的能源时代,抓住机会,“提升皮卡品类价值,快速扩大皮卡市场整体容量”才是关键课题。而这样的判断也与大洋彼岸另一端的特斯拉不谋而合。早在2019年,特斯拉电动皮卡Cybertruck首次亮相;今年12月,Cybertruck正式开启首批交付。不同于传统皮卡,从极具未来感的赛博朋克风格设计,到超硬冷轧不锈钢结构车身,再到4680电池单元,搭载了诸多创新技术的特斯拉持续引发广大消费者对皮卡的热情。一方面,从产品形态上看,皮卡其实有着充分的争夺乘用车市场份额的实力。实用性很强的皮卡,既能满足乘坐舒适的需求,又有着非凡的载货能力,同时还可以适应各种不良路面,其多功能的产品特性,无论在任何场景都几乎是最理想的车型之一。尤其是随着新能源技术的渗透,新能源皮卡也将从更多元的维度给予用户更加新鲜的用车体验。另一方面,将皮卡充当乘用车去打造,在全球汽车市场中也并非没有实例。一个最典型的地区就是美国,2022年,受疫情影响,全球皮卡销量为1020万辆,同比下降3.8%;但美国仍然是皮卡的最大市场,卖出490万辆,占据全球总量的48%。在美国市场,SUV都只能是个弟弟。与此同时,随着政策的逐渐“松绑”和城市解禁,皮卡这个曾经被中国所“忽略”的市场,将会爆发出巨大的商机。在这个过程中,吉利雷达可能第一个从底层逻辑去认识到皮卡市场潜力并积极引导这一趋势的角色。如果说变革对于皮卡市场的潜力认知是吉利雷达发挥引领性作用的第一步,那么第二步则是在此基础上改变皮卡的原有价值属性。让皮卡告别“工具车”的价值属性,真正走进C端,走进大众主流消费市场当中,真正将自身多功能、多价值的产品潜力释放出来。为了破除当前市场中“皮卡即小众”“皮卡=工具车”的惯性认知,吉利雷达专门为露营、骑行、垂钓等新生活,植保无人机、移动咖啡厅等新业态,以及航空保障、高速养护、市政维护、行政执法、港口巡检等行业领域,打造了一系列定制化的智慧场景解决方案,使得过去传统皮卡无法满足的新场景需求被满足。以今年9月上市的雷达RD6科创版为例,正式推出了“全球首个车+植保无人机智慧场景解决方案”,可以实现定制化一体式电动拌药、上药系统,定制化植保无人机升降平台,深度满足无人机停放、运载、充电等各种需要,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为乡村创业者进行科技赋能。除了多元化应用和乘用化考量之外,雷达RD6科创板借助其全场景外放电功能,还将无人机充电成本降低近90%。 在吉利雷达看来,未来的皮卡不仅仅是一辆车,还是能源平台、智能平台、物联平台,以这三个平台为基础,满足用户日益变化的多元场景需求。而这恰恰是吉利雷达在研发之初就已经要思考的方向。基于这种对于市场需求的深度洞察和满足,以及皮卡多功能价值的释放,自雷达RD6创业版上市以来,占据了国内纯电皮卡80%多的市场份额。上市3个月已超过去年全行业纯电动皮卡的销量总额。同时,区别于当前新能源皮卡市场“油改电”的普遍做法,基于吉利浩瀚架构,吉利雷达还打造出国内首个原生纯电皮卡平台M.A.P,其中,雷达RD6便是基于这一平台打造。换句话说,吉利雷达旗下车型绝非简单的“电池+皮卡”的生硬组合,而是在电动平台的基础上正向研发的结果。 对此,凌世权表示,“在雷达RD6出来之前,中国是没有正向研发的纯电动皮卡平台的。去年销售的纯电动皮卡都是油改电车型,使用成本太高,做不了ToC(即个人消费者),不能直达用户,所以销量始终上不去。”皮卡新能源化进程缓慢,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市场缺乏对于新能源皮卡的“敬畏”。盘点近两年间吉利雷达的一连串动作,其实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新汽车品牌从立项到产品研发、落地、正式推出及最终交付的周期效率。尤其是今年以来,1月雷达RD6开启交付,4月雷达RD6创业版上市,9月雷达RD6科创版上市,几乎没有间隔。在讲究节奏、讲究效率的当下,这样的“连贯性”其实十分难得。这种“连贯性”既来自于吉利雷达的“新”,也来自于它的“旧”。一方面,相比于长城、福田等传统皮卡制造商,吉利雷达无疑是一个十足的“后来者”,但也正因为这层后来者的身份,使得吉利雷达不存在所谓的“包袱”,也没有难以割舍的旧时代“红利”,从而跳出桎梏去看待当前的皮卡市场。 另一方面,背靠着吉利强大的体系优势,吉利雷达又能够在技术、渠道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以补能体系为例,依托于整个吉利的集团优势,目前,吉利雷达已经在产品补能体系上接入了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特来电、星星充电等运营商33家,打造了包含735家网点的服务网络,城市覆盖率达100%。另外,吉利雷达还投入大量资源用于建设公充网络,实现充电网络、数据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补能保障能力,为用户带来更专业的保障服务。此外,吉利雷达也在积极谋求品牌出海,加快布局海外市场,今年7月,吉利雷达首批海外车型出口下线,11月雷达RD6正式登陆东南亚市场,拉开了吉利雷达“出征”海外的序幕。后续,吉利雷达还将进一步拓展全球版图。根据计划,吉利雷达将进入中亚、东欧、中东、东南亚和中南美市场,预计到2024年1月将在全球十余个国家正式发售。对于吉利雷达来说,推出一款纯电皮卡并不是难事,相比之下难的是如何让用户认可。吉利雷达在做的,恰恰是通过产品逻辑、技术平台、补能体系、市场拓展等一连串动作的落地,构建起皮卡行业新的经济业态。与此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吉利雷达的整个新能源皮卡商业逻辑也正在逐步实现闭环。相信凭借着对于新能源皮卡市场的理解和长期深耕,吉利雷达能够在这条艰难但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引领着中国新能源皮卡市场的发展,迎来属于自己的“雷达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