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MG说出“差一‘点点’”,它离好起来也就不远了
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开门见山”的智慧有着多元解读:它既是日常交流中“有话直说”的坦诚,以直白语言破除沟通壁垒;也是做事风格里“直奔主题”的高效,以精简路径规避冗余消耗;更是处世态度中“以诚相待”的磊落,以清晰本真消解虚浮矫饰。
2025-04-18 | 出处: Auto Business | 责编: 谷博文
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开门见山”的智慧有着多元解读:它既是日常交流中“有话直说”的坦诚,以直白语言破除沟通壁垒;也是做事风格里“直奔主题”的高效,以精简路径规避冗余消耗;更是处世态度中“以诚相待”的磊落,以清晰本真消解虚浮矫饰。
从日常交往的语言艺术,到商业世界的战略智慧,这种直指核心的文化基因始终贯穿其中——既承载着“君子喻于义”的坦诚品格,又暗含“大道至简”的实践哲学。近日,MG品牌就举办了一场“开门见山”的沟通会,打破陈规、坦诚以对,不仅重申了“年轻、风尚、智趣”的品牌主张,也展现出一次不设防、不设限的战略自我揭示:
在经历品牌年轻化的不断探索与多轮思辨之后,MG选择摊开讲、掏心说:下一阶段,要的就是猛干,加速狂飙;要的不是犹豫试探,而是直面市场的硬刚姿态;要的不是循规蹈矩,而是在年轻人面前把调性彻底拉满;要的不是差一“点点”的遗憾,而是冲过那最后一“点点”的决心与动作。
这一次,MG不打无准备之仗,也不做无温度表达,而是选择以年轻人真正听得懂、看得爽、聊得开的方式,说出一切想说的,做成一切该做的。
01
不是没问题,而是敢面对
在汽车工业的百年星河里,MG是极少数穿越世纪周期的品牌之一。这个诞生于1924年的英伦传奇,在2024年迎来百岁诞辰时,难免让人好奇:当电动化浪潮重塑行业格局,这个承载着经典跑车基因的老牌车企,能否在新时代续写锋芒?
这其中的答案藏在数据里,也藏在行动里。今年一季度,MG品牌实现零售25,839辆,同比增长13.1%,市占率预计增长6.64%。其中3月零售突破10,000辆,同比大增82.6%,市占率预计同比增长72.8%,不仅实现了季度“开门红”,更展现出强劲的市场回暖趋势。而在海外市场,MG正向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阶段迈进——即将成为中国首个海外累计销量突破300万台的汽车品牌。这不仅是一个数字的跨越,更标志着中国汽车品牌在全球市场走向深耕的转折点。
但MG没有沉浸于增长喜悦,而是选择直面差一“点点”就好起来的现实:国内新能源渗透率仅10%,与新势力头部阵营存在差距;品牌声量在年轻化市场中尚未形成足够穿透力。这种清醒,源自上汽集团乘用车板块的战略重构。
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俞经民指出,自2024年第四季度起,上汽启动“大乘用车”板块的整合战略,并于今年初正式运行。MG在这一变革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上汽体系内最具国际辨识度的品牌之一,更是全球最早提出“用户型品牌”理念的品牌之一。MG的品牌哲学始终围绕用户展开,“用户不是被‘挂’在墙上的口号,更不是营销角色扮演的对象,而是真正的主角”。
这也让MG在变革中的定位愈加清晰——不仅要在产品上满足用户期待,更要以态度、以组织、以系统真正“走进用户心里”。正因如此,MG在表达自己时也显得格外坦率。
对于当前的发展状态,MG内部并未粉饰太平。MG品牌事业部总经理周钘在沟通会上直言,从长期发展角度看,MG当下面临三重挑战:
其一,是对预期的管理。MG现在国内市场的声量相对来说比较单薄,预期如何管理,这是第一步。
其二,是有了预期之后,怎样践行长期主义。MG后续的产品都非常棒,但这些车要在明年才能陆续上市。那么,今年MG应该怎么办?
其三,MG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来自外部,最大的敌人其实是自己。MG能不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推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品牌的建设从来不是一蹴而就。它不仅关乎产品质量、设计语言,也关乎能否打动人心、激发共鸣。在流量愈发昂贵的当下,过去依赖话题营销与事件打造的方式逐渐失效,品牌要想获得关注,最终还是要回归产品本身的价值。流量的转化不靠博眼球,而靠优质产品和体系能力的支撑。
坦诚、不回避、不自欺,正是MG今天最可贵的底色。它知道自己差一“点点”,却没有自我否定,而是用自我解剖的方式,试图找出那一“点点”背后的结构性根源。MG选择了“开门见山”,选择了面对问题,而不是掩盖问题。它不是没有问题,而是知道问题在哪,并准备全力解决。
在这样一种态度下,“猛干,加速狂飙”才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战略共识的集体行动力。当品牌从认清自己开始,以更坚定的节奏迈步向前,那个差一“点点”的MG,也许正一步步好起来了。
02
“年轻人”更懂“年轻人”
在品牌年轻化几乎成为车企共识的当下,如何真正走进年轻人的世界,成为一项更具挑战的命题。MG在这一命题上的作答,不只是浅层次的颜色、语言和造型更新,而是自内而外的一次品牌结构重塑。这其中最核心的落点,其实正是一个简单而有力的共识:年轻人,更懂年轻人。
基于此,MG也提炼出了三个关键价值支点:年轻、风尚、智趣。在MG的理解中,年轻是一种态度,一种永不设限、始终向前的状态,它可以是00后用户对潮流的捕捉,也可以是35岁中坚群体的进取心与科技原生属性;而“风尚”则代表着MG不想做盲目跟风的追随者,而要成为美学潮流的创造者,是从用车到生活方式的全面延展;“智趣”则体现出MG在技术进化上的用户导向:年轻人对智能科技的渴望,不只是功能效率的提升,更是情绪价值的满足。
而这样的变化,也体现在了MG品牌组织形态的变革之中。此次MG品牌沟通会不仅将90后团队带上了演讲台,甚至将组织架构直接“投屏公开”,以最直接、最透明的方式展示品牌年轻化的决心。这种“去层级化”的表达方式,既是一种沟通姿态的放低,也是对品牌核心文化的重申——只有真正的年轻思维,才能与年轻人平视沟通,而非自上而下地灌输。
正如俞经民所言,“我们为MG的年轻化非常认真地调研了两个月,用户问卷的反馈热烈程度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正是因为尊重年轻人,将他们视为品牌的真正伙伴,而非简单的营销对象,MG才能提炼出真正打动人心的关键词。尤其是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年轻人逐渐不再盲从品牌光环,而是更关注品牌是否愿意用心倾听、是否真诚回应,这也倒逼企业真正回归用户视角。而MG此次品牌焕新中所体现的年轻语言、年轻机制、年轻视角,正是对这一趋势的敏锐回应。
在整个行业都在“卷”年轻化的当下,MG选择了不浮于表面、不停留于形式的路径,而是将“年轻”落实为一种内核能力。这种能力,不是简单地去满足年轻人的喜好,而是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与他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一起定义未来出行的生活方式。真正的年轻化,不是品牌说自己年轻,而是年轻人愿意认同你为“我们”。MG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坚定迈进。
03
2025:猛干,加速狂飙!
2025如何干?MG以“猛干,加速狂飙”的姿态甩出战略组合拳,将“价值先行”的竞争逻辑贯穿于价格策略、产品矩阵、渠道布局与技术合作的全维度规划中,勾勒出从品牌焕新到市场攻坚的清晰路线图。
其中,首先落地的“一口价”市场政策,看似是精准卡位主流消费区间的价格锚定,实则是对“价值战”的重新定义:MG7以10.99万元起价杀入B级智美轿跑市场,让英伦设计美学与智能科技首次触达10万级消费群体;MG ES5置换一口价9.99万元起,将515km长续航纯电SUV拉入“万元级性价比战场”;新一代MG5以6.59万元起价巩固A级轿跑市场,用“天花板级”产品力击穿6万级价格带。
这些定价策略并非简单的成本博弈,而是基于对年轻用户“既要品质感又要性价比”消费心理的深度响应——MG试图通过“价格透明化+价值显性化”,打破传统车企价格谈判的信息壁垒,让用户直接以“一口价”解锁设计、性能与智能化的三重价值体验。
在产品规划层面,MG展现出“两年磨八剑”的产品爆发力:既有面向全球市场的全新一代MG4,以“风尚精品小车”定位续写欧洲纯电销冠传奇;也有专为年轻用户打造的“方盒子”车型Cyber X,用复古造型与实用功能的碰撞开辟细分赛道。新款Cyberster也将在2026年迎来改款升级,涵盖性能、配置、智能三大维度的全面跃升。这种“全球视野+本土洞察”的产品策略,既延续了MG作为“全球化原生品牌”的基因优势,又针对中国市场年轻化、个性化的消费趋势精准发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上汽与OPPO的首款合作车型落地MG品牌,标志着其智能化战略从单一产品功能升级为“全生态无界互联”——通过手机与汽车的无缝协同,构建覆盖出行、生活、娱乐的全场景智慧生态,这既是对年轻用户“数字原住民”生活方式的深度适配,也是MG从“硬件制造商”向“智能出行服务商”转型的关键一步。
渠道建设上,MG以“终端下沉+体验升级”双轮驱动破解用户触达难题:计划2025年底将终端门店拓展至400家,年内新增150家网点,重点覆盖新一线城市及潜力消费市场。
这些举措,也充分展现出了MG的战略定力:不沉迷于短期销量冲刺,而是通过价格体系重构建立用户信任,通过产品矩阵扩容抢占细分赛道,通过渠道与技术双轮驱动夯实全球化根基。而在这种“猛干”的背后,MG正以“加速狂飙”的姿态,将百年品牌的历史积淀转化为新时代的竞争势能。
在电动化与全球化交织的产业变革期,MG的坚定与真诚,或许正是其从“破局者”迈向“领跑者”的关键密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