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奇瑞“在一起”,让“爱”扎根乡土
近日,在奇瑞汽车携手榕江县人民政府与贵州“村超”组委会举办的“在一起,共守护”系列活动中,一项关于“生命安全”的公益计划悄然启动。
2025-07-29 | 出处: Auto Business | 责编: 谷博文
近日,在奇瑞汽车携手榕江县人民政府与贵州“村超”组委会举办的“在一起,共守护”系列活动中,一项关于“生命安全”的公益计划悄然启动。奇瑞联合寰球汽车等多家媒体伙伴,正式规划建设10个AED健康守护站,并组织“守护者安全联盟”的成员走进村超赛场,为公众开展心肺复苏、急救基础等实用知识的公益培训。在热烈的足球氛围之外,这些看似冷静理性的举措,其实正是将“安全”两个字,从产品之外,延伸到了每一个真实的生活场景中。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一次性的捐赠行为,也不是一场“做完就走”的快闪式公益。奇瑞明确表示,当前的AED布点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将持续追加投入,逐步拓展设备覆盖范围,把这份“触手可及的守护力”真正融入到榕江的乡镇、学校、球场和交通节点,成为常态化的公共安全资源。这背后,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公益逻辑:从帮助某个群体,到构建整个社区的安全能力,让“安全”不仅存在于车内,也深入到每一个普通人的日常。
2025年,被称为“汽车安全元年”也并不为过。智能化、新能源化高速发展之际,安全话题成为行业讨论的焦点之一。在技术迅猛演进的同时,车企如何更广泛地诠释“安全”概念,也成为公众关注的方向。作为一家汽车行业传播营销整合机构,寰球汽车也一直在思考,汽车媒体如何能够推动更具公众价值的安全认知传播。近期,寰球汽车在宁沪高速阳澄湖服务区发起的“汽车安全主题月”活动,就是在尝试将安全从专业名词变成消费者可理解、可参与、可感知的生活实践。而这次与奇瑞联手共同参与榕江公益项目,也正是寰球汽车再一次履行社会传播责任的又一次具体实践。
为什么选择与奇瑞合作?在寰球汽车看来,不仅是因为奇瑞拥有领先的安全技术,更重要的是,它展现出了一种令人信服的企业态度。在自主品牌中,奇瑞一直是一家踏实低调、长期主义风格鲜明的企业。它对于安全的理解,早已从车辆本身延伸到整个社会生态。更难得的是,它把这份理解落在了行动上,而不是只写在了纸面之上。
就比如奇瑞与榕江的“独特”关系。早在2023年,奇瑞就与“村超”展开了合作,成为这场草根足球盛宴背后的支持者之一,而今已是第三年。这不禁让人思考:一家造车企业,为什么会出现在贵州榕江的足球场上?又为什么,在一场洪灾之后,它的动作甚至比不少本地力量还更快、更持续?要理解这背后的逻辑,关键在于换一个视角——奇瑞不是来“帮”榕江的,而是正在一点点“走进”榕江。
在很多人眼中,村超是一次突如其来的“网红事件”,是民间体育的一次流量奇迹。但奇瑞却选择了另一种解读方式:它看到的不是热闹,而是一种“源于热爱”的乡土能量。这种能量背后,是社区的凝聚力,是草根的坚韧,是生活最朴素的希望。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理解,奇瑞参与村超的方式,没有更加直观的“资助”或“冠名”,而是以实际行动参与到这场“热爱”的建设之中。据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李学用介绍:“奇瑞和村超因热爱相聚,我们今年资助了本地8支实力球队,启动了8所学校足球场的翻新、场地灯光修缮、足球运动器材捐赠等,让热爱的种子在绿茵场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从绿茵场走向校园,是一种自觉的边界拓展。村超是当下,而教育是未来;赛事是激情,基础是发展。奇瑞没有停留在为“看得见的精彩”锦上添花,而是选择了为“看不见的土壤”深耕细作。更重要的是,这一切不是一次性的投入。在榕江村超启幕之际,奇瑞不只是回来站台,而是与县政府、赛事组委会签署了为期三年的战略公益合作。这意味着,这不是做一阵,而是准备做一程。
除了“外扩”的公益边界,奇瑞还在做一件更值得被看到的事:把“车企”的角色做得更厚重。
2025年6月,榕江遭遇严重洪涝灾害,清水江水位上涨,多个村寨被淹,村超球场也受到了影响。灾情发生6小时后,奇瑞第一时间组织车辆和物资驰援灾区,并联合经销商成立专项工作小组,为受灾群众提供泡水车检测服务。这种快速响应,本身就体现了一种责任感。但更令人意外的是,奇瑞并未止步于“灾后救急”,而是设立了1亿元守护基金,推出2000台限量的专项购车政策。这些政策不是面上的“情怀营销”,而是车主能切切实实拿到手的实惠。
这种以“实际经济支持”为支点的守护,让“做公益”不再只是站台拍照,而成为帮助老百姓重新站起来的现实支撑。对企业来说,这意味着资源和利润的让渡,但奇瑞显然愿意为此投入。
这也让人重新思考:车企的责任到底应该止步于哪儿?是只对产品负责,还是应该融入到用户的生活之中?是只在阳光灿烂时陪伴用户,还是在暴雨洪水中也能伸出援手?奇瑞的做法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它愿意走到用户最需要的地方去,把造车之外的那部分责任也扛起来。
在众多品牌轮番登场的热点事件中,人们已经见过太多“来了又走”的公益活动,也看惯了不少“投入不少、留下不多”的浮于表面的企业行为。但奇瑞在榕江的选择,似乎正在挑战一条更难走的路:不是为了某场活动而来,也不是为了短期曝光而做,而是想在热度退却后依然留下,在拍完照片之后还继续埋头做事。
无论是技术团队进村入户,还是与政府部门共建合作机制;无论是调动媒体与生态伙伴助力榕江发展,还是长期持续的捐赠计划,都能看出这不是一场“做个样子”的品牌活动,而是一套有组织、有结构、有延展性的公益体系搭建。奇瑞不是把责任当作一场场“项目”来做,而是当作一个常态化机制去建设。
当然,这样的做法注定不会轻松。在县域层面推进公益工作,既要面对地方实际的复杂性,也要协调多方资源、落实执行细节,每一步都不简单。但恰恰是这份“不怕麻烦”的姿态,才体现出一个有担当的大企业应有的格局。奇瑞的选择不是最省事的,却是最值得尊敬的。因为它愿意为一份善意承担琐碎,也愿意用系统性的努力换取实质性的改变。
也正是在这种不张扬、不炫耀的坚持中,奇瑞的品牌温度逐渐被看见。它不急于被表扬,也不执着于被塑造成“公益模范”,它更像是在用实际行动回应一个朴素的判断:既然来了,就要真诚地留下来。如果说产品定义了一个企业的高度,那么责任决定了它的厚度。而奇瑞,显然正在努力成为一个有厚度的企业:不仅能造出好车,更愿意为社会创造一点价值,为普通人守住一点安稳。
而榕江,正是这个承诺最真实、最具体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