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弗不需要再造一个“H6现象”
提到哈弗,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仍是H6——这款曾创造连续108个月销量冠军、累计销量突破400万台的“神车”,既是中国SUV市场的标杆,也成了外界谈论哈弗时的一种参照系。
2025-09-03 | 出处: 汽车预言家 | 责编: 谷博文
提到哈弗,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仍是H6——这款曾创造连续108个月销量冠军、累计销量突破400万台的“神车”,既是中国SUV市场的标杆,也成了外界谈论哈弗时的一种参照系。
这种“祖上阔过”的光环也是一种莫名的压力所在。面对哈弗在SUV领域的持续推进,尤其是友商的你追我赶,外界习惯性发问:下一个H6何时出现?这并不难理解——在普遍的叙事里,人们期待哈弗复刻昔日荣光:如果说H6是燃油时代中国品牌在SUV赛道卷出的现象级产品,那么在新能源赛场,哈弗是否还能再“卷”出一款堪比H6的神作?
哈弗品牌总经理赵永坡面对这个问题给出了一个预期之外的答案:“H6的成功是历史条件下的必然和偶然,当时市场环境不同,现在很难再复制。我们的目标不是再造一个H6现象,而是通过一群产品,去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他说这句话时语气很平和,但背后的意思很明确——今天的哈弗,更强调“产品群逻辑”,而不是单一爆款的奇迹。
展台是最直观的注脚。本届成都车展上,猛龙2026款、二代枭龙MAX与大狗PLUS横着摆成一条“使用场景线”。前者是新能源方盒子的个性与全路况,中者是城市家庭的通勤与经济,后者是面向家庭的3/4刻度泛越野——三段生活,被实实在在地摆在消费者面前。大狗PLUS直接给出11.28万—16.08万元的预售区间,同时开放PHEV与燃油两条路径,把“家庭主场景”的价格和选择放到第一屏。
赵永坡说,哈弗旗下的产品,永远不是“谁替代谁”,而是一种互补关系。
这也是我在采访里听到的关键信号。赵永坡没有回避外界对哈弗的某种期待,他只是把话说得更贴近现实:基于现在的市场发展形势,以及海外的需求,哈弗从来不把新能源、混动、燃油看作是“对立关系”,哈弗会坚持多路线动力发展,把选择权交给用户。
这实际上是对车辆使用场景的再思考。城市与短途,电驱更安静、更省;跨城长途、拖拽重载,需要燃油或混动兜底;甚至于在澳洲复杂的路况中,用户需要的是像柴油一样可靠的动力。
沿着这条思路,四驱的叙事也被收回到“体感”。哈弗不把四驱当标签,它想做的是“让每个家庭用得起、用得上”。在此之前,我已经写过很多关于Hi4的内容。如果再重新形容Hi4的价值,我更愿意将其概括为用一个低成本的方案,实现了高价值的高阶技术落地。
赵永坡认为,Hi4可以实现“常用两驱、随需四驱”的无感切换——雨天起步会不会打滑、湿滑路面循迹稳不稳、非铺装上落差有没有把握,这些瞬间的笃定,比任何参数都更诚实。此前上市的二代枭龙MAX选择全系Hi4,就是把这种可验证的确定性装进更主流的价格带。
不过,要让哈弗的这种“矩阵”被外界读懂,命名必须先把误解清掉。
此前,外界一度把“大狗二代”当作“大狗”的替代品。赵永坡把口径收回使用层面:“大狗和大狗PLUS(二代大狗更名)是级别差异,不是代际替换。”2738mm与2800mm的轴距差,分别对应潮玩入门与家庭泛越野,两款车会长期并存;“猛龙/猛龙PLUS”同理。把命名从“第几代”的替代叙事,改成“级差解释”的定位叙事,目的很单纯:让用户更快选对。
过去一段时间,哈弗在做的事有一个清晰的逻辑:先把门槛拉近,再用第二代Hi4等技术与清晰的产品阵列把“价值曲线”托住,避免价格单点承压。
前不久,大狗PLUS预售开启24小时订单过万,恰好说明了“看得懂的价格 + 用得住的能力”依然是家庭主场景的有效组合。
也许有人会问:不再追逐单一爆款,是否等于摊大饼?我们不妨将视角放回产业面上来看。中国乘用车市场已经进入存量竞争与高频迭代并行的阶段,同一个家庭在通勤、近郊、长途、拖拽、轻越野上的诉求与动力选择完全不同,“一车通吃”的叙事难以持续。
对以SUV为专长的哈弗而言,更合理的命题,是用专业化、差异化的产品群覆盖真实场景——不是“多生孩子好打架”,而是以平台带宽与共用技术做底,以清晰命名与级差做秩序,以可感知的操控与舒适打磨体感,把每一款都做成细分赛道里的精品。
至于这种精品车型会不会带动“现象级单品”的出现,我想答案未必浪漫。H6的108个月冠军有其时代合力,今天很难复制;但“做出更好的产品”并不与此矛盾。或者我更愿意称之为,今天的哈弗没有必要再纠结要不要努力奋斗出一个像H6曾经那样辉煌的单品。
因为现在哈弗品牌的承载单位已经从“一台车”变成“一个产品群”,这才符合当下的分辨率。毕竟,对于哈弗或者长城来说,做的不是一天两天的生意,而是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面对未来,赵永坡释放了两个预期之外的信号:1)H6不会被放弃,全新一代车型将在明年发布;2)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哈弗车型同年亮相。此外,被大家频繁提到的H9也会持续更新,目前海外表现稳定,同时混动方案也在评估中。
品牌不分家,产品矩阵讲清楚;动力按场景给答案,命名用级别解释;价格可以动,但价值得兜住……核心就是把选择权交还给用户。这不是口号,已经落在具体车型和试驾体验上。目标也很直接:不去复制一个H6的神话,而是让消费者在不同SUV场景里都能有一台可靠的哈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