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退”的徐和谊为北汽带来了什么?
7月31日下午,北汽集团召开会议宣布了重要人事变动,由金隅集团董事长姜德义接替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至此,徐和谊长达18年的汽车生涯正式画上句号。
2020-08-05 | 出处: 汽车商报 | 责编: 李宁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7月31日下午,北汽集团召开会议宣布了重要人事变动,由金隅集团董事长姜德义接替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至此,徐和谊长达18年的汽车生涯正式画上句号。
对于曾经一盘散沙的北汽,徐和谊凭借着一股坚韧的拼劲,用18年时间,将其打造成能够代表中国汽车最高水准的集团化企业,他的“荣退”虽然让人不舍,但回顾这18年中,徐和谊与北汽的成长,足够令人回味。
1957年11月出生的徐和谊在45岁那年由政转企,正式进入北汽体系。18年过去,按照相关规定,已接近退休年龄。但因为徐和谊业绩出色,以及北汽的新四化转型方兴未艾,徐和谊作为北汽集团的掌舵者,并没有第一时间退居二线,而是继续活跃在公众视野中。
徐和谊现年63岁,退休前为中国汽车界年龄最高的一把手之一。回顾徐和谊的生平,这位并非汽车行业出身的掌舵者却带领北汽完成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整合与创新。
冲云破雾
提到徐和谊,很多人会首先想到他刚到北汽的那段日子。的确,对于一个刚刚进入汽车领域的人而言,徐和谊的第一仗打得颇为漂亮。2002年,徐和谊被委以重任,从北京市委工业工委副书记、北京市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调任北京现代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在他的积极推动下,北京现代项目创造了从双方正式接触到正式签约仅用224天、到公司正式揭牌仅用371天、到第一辆轿车下线仅用436天等三项中国汽车工业合资合作新纪录。北京现代当年筹建、当年出车,仅用63个月便实现累计产销100万辆,被外界誉为“现代速度”。
当时,为了尽快完成老旧工厂的改造,徐和谊带着团队下基层,每人手持一把镰刀,从清除杂草,消除路障开始做起,这段故事后来也被业界内外称为“500把镰刀创业”,影响了北汽乃至中国汽车人。
2006年10月起,徐和谊开始担任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面对如散沙般的北汽,2007年,徐和谊提出了“走集团化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把北京汽车工业建设成为首都经济高端产业重要支柱和现代制造业支柱产业”的发展战略,为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北京汽车工业的“散、小、乱”现状开辟了新的途径。随后的十年间,北汽集团完成了从小到大的飞跃,迈向从大到强的新阶段,建成了自主品牌、合资合作、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服务贸易、产业金融、国际化、通用航空、出行服务、改革调整十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的完整产业体系。
2017年8月,北汽集团提出打造“集团化2.0”的主要思路与举措,建立以客户为中心,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科学、高效、能够激发基层创新活力的管控体系,逐步实现集团治理体系、管理体系的现代化,以集团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来推动北汽集团实现向制造服务型和创新型企业转型的战略目标,把北汽集团建设成为精益管理的践行者和新经济时代的领航者。
不可否认,徐和谊主导的一次“集团化整合”与一次“集团化革新”让北汽这一庞大的国有车企真正意义上得到了凝聚。
同时,徐和谊的敢打敢拼还体现在资本市场的创新探索上。2014年12月19日,北汽股份成功在H股上市;2018年,北汽新能源作为国内首个独立运营、首个实现股份制改造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率先登陆A股市场,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股”;2019年,北汽集团投资戴姆勒股份公司,持有5%股份,成为戴姆勒第三大独立股东,实现双方交叉持股,北汽集团与戴姆勒的合作伙伴关系成为中德合作的范例。
抓准“四化”
一位成功掌舵者的不凡,体现在对未来趋势的敏锐嗅觉和精准判断,并为之安排清晰的发展布局。面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变革,徐和谊用前瞻性的布局引领北汽围绕“新四化”变革进行跃升,这也让北汽在新能源以及出行领域站稳了脚跟。
2007年,北汽集团开始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产业化。2009年,北汽集团成立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这是我国首家独立运营、首个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首家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首批试点国有企业员工持股改革的新能源汽车企业。
2014年,北汽集团在行业中率先开启了向制造服务型和创新型企业的战略转型,以信息服务业为突破口,实现从制造商向“制造+出行”解决方案的供应商转变;以研发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实现从一般要素驱动的传统汽车企业,向致力资源驱动的创新型企业的转型。实施战略转型以来,北汽集团形成了具有北汽鲜明特征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
2018年末,北汽集团正式提出实施“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北汽新能源化与智能网联化的融合发展和双链螺旋式上升。围绕全面新能源化,要按照“纯电为主、三线并举”的技术路线有序推进;围绕智能网联化,以“海豚+”战略为统领,加快实现北汽在智能网联技术突破和产品转化方面的国内领先。截至2019年,北汽集团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经突破50万辆。
自主求变
2009年,徐和谊推动北汽完成了对瑞典萨博三个整车平台、三个车型、两款发动机以及两款变速箱等全部知识产权的收购,由此开启自主品牌的发力。
2010年,北汽集团以“二次创业”战略启动了自主品牌汽车业务。“北戴合”项目使北汽股份公司得以引入戴姆勒汽车作为战略投资人,实现了对北京奔驰的合并报表,并无偿获得了奔驰E级车平台。对于萨博技术的收购,为推进自主品牌建设,打造了整车制造、研发、销售、零部件、服务贸易等五大平台,全面发力自主品牌建设,健全延伸整个产业链条,构建全新产业布局,为形成北汽集团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集团化战略发展的过程中,北汽集团始终将发展自主品牌放在首位。“十二五”期间,北汽自主品牌乘用车发展迅猛,仅用5年时间就实现了年销售从0到65万辆的跨越。
2018年,徐和谊再次推动北汽集团对于自主板块开始进行重整架构。当年12月,北汽集团旗下威旺品牌并入昌河品牌。2019年1月,北汽集团旗下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意味着原北汽集团越野车事业部正式升级为独立运作的公司。
在2019年北汽集团战略研讨会上,徐和谊宣布北汽集团进入“高、新、特”发展新时代,以“高、新、特”作为北汽事业面向新时代发展的系统解决方案。“高”体现在“高品质、高效率、高效益”,专注发展质量的提升;“新”体现在“新技术、新动能、新合作”,强化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特”体现在“特色品类、特色产业、特色模式”的“差异化特色”,打造北汽“杀手锏”。
2019年10月,北汽新能源和北汽绅宝合体,推出BEIJING品牌,徐和谊的一句“美好,从BEIJING汽车开驶”更是彰显出了“从BEIJING,到世界,向未来”的决心。在新的品牌下,北汽集团下属的自主乘用车几大板块的销售业务也将整合在同一个销售渠道内。北汽新能源与北京汽车现有的两个营销团队已经进行整合,并成立了北汽营销业务委员会。新的销售渠道将包含超过700个销售网点,以及超过650个售后服务网点。此外,作为北汽集团向高端进军的重要战略布局,2020年3月,北汽新能源正式成立面向高端的ARCFOX事业部。
在徐和谊的掌舵下,北汽集团已经形成由ARCFOX、BEIJING汽车、北京越野、北汽福田、北汽昌河组成的全新自主品牌架构。徐和谊主导的深度整合,让北汽自主板块在未来拥有了更多可能。
结语:自2006年徐和谊接手北汽后,当年即实现产销68万辆、营收587亿元;2009年,北汽集团完成北京市“百万千亿”目标,即产销突破100万辆、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2019年,北汽集团实现整车产销226万辆,成为首家年营收突破5000亿元的北京市属国有企业。这些数字,代表了徐和谊为北汽倾注的大将之心与满腔热血。
的确,在职18年,掌舵14年,徐和谊为北汽带来了一个强有力的集团化企业架构、一个清晰而深远的战略布局,在新能源等未来关键业务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些对于北汽未来的发展,将是继续前行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