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大众被电动化逼上悬崖
根据上险量数据显示,2021年1-6月,大众ID.4系列车型累计销量定格在5350辆,ID.6系列车型累计销量定格在439辆,以不怎么“大众”的成绩结束了上半年。大众激进的电动化转型,至少是在中国这个最大单一市场中,没能获得成功。
2021-08-11 | 出处: 车市物语 | 责编: 谷博文
根据上险量数据显示,2021年1-6月,大众ID.4系列车型累计销量定格在5350辆,ID.6系列车型累计销量定格在439辆,以不怎么“大众”的成绩结束了上半年。大众激进的电动化转型,至少是在中国这个最大单一市场中,没能获得成功。
其实大众一直在赌,赌的是MEB平台下的纯电动产品依然能像燃油车时代那样,成为市场的宠儿,而赌注则是燃油车。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大众将绝大部分资源倾注在电动化领域,在燃油车上则开启了“战略防守”态势。
如此一来,大众其实是没有退路的。如果真赌输了,纯电动车型始终无法打动中国消费者,燃油车领域由于没有大笔投入,缺乏新技术产出,也将面临丢失市场份额的窘境,可谓进退两难。
而且从目前的一切来看,大众电动化赌局的赢面确实正在缩小。
01 破釜沉舟赌电动
作为一家欧洲车企,大众集团所背负的环保政治压力是很大的。以前,大众集团的应对方式一直是TDI(涡轮增压直喷柴油发动机),并向全世界宣扬只有柴油才是最清洁的能源。可惜,2015年“排放门”事件曝光,大众名誉扫地,柴油车名存实亡。
2015年10月,在“排放门”事件爆发一个月后,大众便迅速提出了要研发MEB模块化纯电动平台的计划,并宣布为此投资70亿欧元。丑闻还没处理干净,就要朝电动化进军,它身上背负的环保压力有多大由此可见一斑。从这你也能看出来,转型电动化是大众必然的结果,不论是为了“交差”,还是为了领跑未来市场。
但外界没想到的是,大众的转型计划竟然这么激进,大众的转型决心竟然如此坚决。
根据最新的计划,大众将于2025年内,在电动化领域投入460亿欧元,这笔钱甚至还不包括已经花了的那部分。比如研发MEB的70亿欧元、已经跟电池供应商签好的巨额电池订单、MEB工厂的改建费用(安亭MEB工厂投资为190亿元人民币,类似的工厂大众在全球一共建了8个)。
众所周知,作为全球第一梯队的汽车集团,大众的家底很殷实。不过2015年的“排放门”事件,同样也让大众出了一大笔血。数据显示,自2015年开始,这家企业在“排放门”上所付出的成本早已超过340亿欧元。
排放门彻底解决之后,疫情又来了。据大众集团CEO迪斯透露,疫情最艰难的时间,大众每周的损失都高达20亿欧元,一度面临不得不裁员的窘境。在疫情结束后,大众马上又接到了欧盟的两笔新罚单——因垄断被罚5亿欧元、因排放未达标被罚2.75亿欧元。为了应对资金上的紧张,大众品牌新员工招聘、新工厂建设相继被叫停。
又要斥巨资投资未来,又要掏光家底稳定后方。再厚的家底,也禁不住这么“造”。而这也势必影响到了这家企业在燃油车领域的研发投入比重。如此一来,在电动化、智能化之外的投入就开始急剧缩减,此举正是把燃油车当做了大众电动化转型的巨大赌注。其代表事件便是大众品牌和奥迪品牌相继宣布停止内燃机研发计划,最好的产品例证便是去年推出的第八代高尔夫。
按照常理理解,高尔夫是大众品牌的灵魂车型,每代高尔夫车型推出后,人们都能从其中找出未来几年大众品牌的技术走向,而第八代高尔夫给外界展现了什么呢?
在动力上,第八代高尔夫搭载EA211 EVO系列的的1.5T涡轮增压发动机,以及48V轻混系统。这款发动机采用米勒循环,搭载VTG可变几何截面涡轮、APS涂层、以及ACT闭缸等技术。听起来很先进,但这款发动机早在2016年便已问世,并搭载至欧规T-ROC、第七代改款高尔夫上。更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这款发动机时至今日还没能出现在国产车型上。
在传统系统上,第八代高尔夫的第四代DQ200 7速干式双离合变速箱。这也在2019年亮相过,算不上什么新技术。唯一称得上新的,就是这款车的平台——基于MQB研发而来的MQB EVO平台。
相比于传统的MQB平台,MQB EVO拥有全新的电子电气架构,总线带宽由500K提升至2M,通讯率为100Mbit/s,且搭载了CANFD总线及车载以太网技术,可以实现V2X功能,并让让ADAS功能进一步升级。因此,大众也信心满满,把第八代高尔夫冠以“数字化高尔夫”这个称号。
很可惜,在一副传统汽车的外壳下,消费者是很难感知到这些的。就像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朱西产所说:“消费者对于所谓数字化、智能化最直观的体验是座舱”。而大众在第八代高尔夫上配备的那套车机显然无法打中国消费者。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第八代高尔夫仅售出3.47万辆,甚至还没在疫情的打击下,第七代高尔夫在2020年上半年卖的多。
“第八代高尔夫就是大众近期产品弱势期的一个缩影,也是大众豪赌电动化所付出的代价。”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和车市物语分析道:“前几年大众品牌在市场上的强势,更多是在吃MQB平台和所谓的‘黄金动力总成’的红利。现在红利已经快吃完了,而且从现在已知的情况看,大众未来在燃油车上再也拿不出什么能让消费者激动的,可以产生红利的技术了。”
“汽车品牌的兴盛都是一轮一轮的,这两年正值日系品牌兴盛期,倘若拿不出重磅新技术,大众在燃油车领域的滑坡就将成为必然事件。这种情况下若电动车产品一炮而红还好,大众可以就此顺利转型;但若像现在一样,电动车销量不达预期,大众的‘赌局’就真的输了。等红利真正吃完之日,就是大众进退两难,告别领头羊之时。”
这就是大众豪赌电动车的代价。
02 照猫画虎计落空
既然大众在燃油车上的放缓,是电动化战略使然,那在电动车上实现突破就成了这家企业破局的唯一方案。可惜这很难。
上险量数据显示,大众ID.4系列电动车在2021年上半年累计交付量为5350辆。其销量上的弱势,不仅引发了路透社等外媒的关注,同时也引发了迪斯的不满。本来他对于ID.系列电动车的预期就很“理性”,在中国能达到8-10万辆的年销量就行,但如今的成绩一出炉,明显让这位大众转型的引领者“破防”了。
“大众汽车必须改变在中国销售电动汽车的方法,以应对其在这个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电动汽车销量欠佳的问题。”迪斯的这句话,看上去更像是对ID.系列在华表现的批评。
早在今年上海车展时,车市物语就曾就ID.4销量问题和大众中国CEO冯思翰进行了交流。当时冯思翰表示,ID.4初期销量不佳是因为渠道尚未建设好。“现在ID.4采用代理制销售,我们计划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各大商圈内建立城市体验店,不过现在的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所以销量才没能迅速增长。”
但在大众品牌内部人士看来,这种情况恰好证明了大众品牌转型后的弱势。“车都开始交付了,渠道还没建好,你能想象这是大众干出来的事么?”他吐槽道:“大家都说大众体系力强,强在哪?就强在每款新车型上市后,甚至都不需要产能爬坡就能迅速上量。没想到在电动化时代,建设城市展厅都成一道难题了。德国那边每次讲话都要提转型,而在最大单一市场中国却连渠道都没搭起来,这真的不应该。”
其实除了渠道建设,ID.4遇冷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是时代,时代变了。在燃油车时代,大众可以照搬在欧洲市场的成功经验,毕竟作为近代汽车工业的发祥地,德国市场相对于中国领先太多了。可在电动化时代,若再机械性的照搬欧洲经验却是行不通的。
市场销量就是上述观点的最好论证。在大众ID.3诞生之前,欧洲最畅销的电动车是什么?是日产聆风、雷诺ZOE这些产品。而中国呢?消费者见惯的则是Model 3、蔚来ES6/ES8、小鹏P7、理想ONE、汉等一系列智能化中高端电动车型。这些是在德国市场上很难见到的(特斯拉柏林工厂尚未完工,车型交付量有限)。这样一来,在智能化的加持下,德国经验在电动化时代已不宜套用了。
“在现阶段中国市场,电动化的竞争其实就是智能化的竞争,这种智能化甚至都涉及不到自动驾驶领域,比如ID.4系列,光看这车机就能给消费者劝退了。按理说中国作为互联网变革的前沿阵地,德国总部应该发挥好这方面优势,在车机、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领域开展本土化研发。”一位已经离职的大众员工对车市物语表示。
“现在倒好,你现在看到的车机,也是本土化研发出来的产物,不过从实际感受来看,真的对不起‘本土化研发’这几个字。”在他看来,真正能匹配大众的本土化研发,是在中国寻找顶级供应商,并给予充分的授权,共同进行彻底的改造,使产品符合中国消费者的审美和需求。
“但ID.4这块车机不一样,所有跟车控制相关的接口,德国总部那边都不给开放,中国团队只能负责UI优化。这样的本土化研发还有什么意义?”这位员工吐槽道:“德国人就是没搞明白,论机械工艺,他们是老大。但智能化不一样啊,去年ID.3、高尔夫上的一系列软件负面事件已经证明这一点了。而且在新势力的洗礼下,中国消费者已经被养刁了,什么语音助手,什么满车屏幕,消费者哪个没见过?这么对比起来,ID.4这块车机就像是上世纪的产物。”
据他透露,如今大众在中国的软件研发团队正在一批批的被挖角,有的去了新势力,有的去了转型中的中国车企,还有的甚至去了互联网公司。“中国团队的软件开发自主权并不高,主要权限都卡在德国工程师团队手中。人家新势力的软件研发团队已经在研发‘高级货’了,你在大众却只能研发一些‘上世纪的产物’,那还留在这不就是耽误时间么?”
“但若人才走光了,大众的智能化就更没希望了。如此恶性循环,你说这ID.4还能成功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