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评 | 国家为何要整治汽车芯片抬价?
“缺芯”引发的行业上下游争议仍在持续。汽车行业出现缺芯情况始于2020年年底,如今2021年过去大半,芯片短缺问题非但未能得到缓解,反而愈演愈烈。
2021-08-23 | 出处: 电动公会 | 责编: 谷博文
“缺芯”引发的行业上下游争议仍在持续。汽车行业出现缺芯情况始于2020年年底,如今2021年过去大半,芯片短缺问题非但未能得到缓解,反而愈演愈烈。
供需失衡的情况也让芯片价格飙升,甚至延伸了各种囤货、炒芯、假芯片的行业乱象,让不少车企头痛不已的同时,运营也陷入困境。
不过,最近局势开始有了些许转变。
8月3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通知称,针对汽车芯片市场哄抬炒作、价格高企等突出问题,市场监管总局将根据价格监测和举报线索,对涉嫌哄抬价格的汽车芯片经销企业立案调查。
随后,央视财经也发布题为“ ‘缺芯’不是‘炒芯’的理由”的评论文章,点评芯片价格暴涨的问题。
央视指出,“芯片荒”已困扰汽车业多时,多家车企因芯片短缺而停产或减产,并直言目前芯片价格飙升不单是供需缺口造成,更多是由部分经销商恶意涨价,引发市场价格混乱。
央视建议市场监管总局“该出手时就出手”,当此之时,“炒芯”者应立即“收手”,悬崖勒马。
国家出手整治,央视重点报道,汽车芯片涨价的症结到底在哪?国家治理汽车芯片抬价行为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思考?
01
从缺芯到涨价,中间商赚了巨额差价
汽车芯片真的有想象中那么缺吗?
今年以来,由于芯片短缺,福特、通用、现代、丰田等国际车企的一些工厂相继减产甚至停产,最近又有两家汽车工厂宣布暂时关停,其中,沃尔沃位于瑞典哥德堡的工厂将于8月11日停产,日产汽车位于美国田纳西州的一座工厂则将从8月16日开始关闭两周。
国外车企尚且如此,国内汽车生产商的日子当然也不好过。
几天前,广汽乘用车老总张跃赛的一则朋友圈引发业界关注。他在这则微信朋友圈里说,“各位圈里的大神们:大量求购ST芯片,有资源的可随时联络”。随后,该车型技术中心及区域工作人员也纷纷在朋友圈转发了这条寻找芯片的微信。
8月17日,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也在微博上叫苦,“抽芯断供供更苦,举杯消愁愁更愁”。
8月18日,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在吉利2021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吉利电动车也受到了全球缺芯的影响,旗下几何品牌有1万台订单无法交付,有些经销商甚至开始卖展车。
显然,汽车行业芯片紧缺现象是真实存在的,而这种供需失衡的情况也导致了芯片价格的一路高涨。
芯片价格的涨幅有多么离谱呢?
事实上,芯片生产商涨价幅度其实还算“合理”,与去年上半年相比,芯片厂商的涨价幅度大多在20%至60%。而到了部分经销商手里,则同比猛增10—20倍,部分稀缺芯片涨幅更达到50倍以上。
尽管如此,行业内依然是“一芯难求”。有车企负责人直言,“抢芯”已成为一种常态。
“你们不买,有的是人买。”面对芯片代理的高傲,某车企供应链采购部门的李光(化名)从未如此“卑微”:每隔几天就与同事去数百公里外的代理商处“抢芯”,有时甚至直接背着一书包现金现场“抢货”,“供应商早上报价200元一个,下午可能就变成了300元一个。”
由此可见,各级“中间商赚差价”才是造成芯片价格飞涨的最大症结。
02
囤货居奇,哄抬汽车芯片罪恶在哪里?
芯片涨价的原因可能并不像大家想象中那么单纯。推动“天价芯片”的因素固然少不了“缺芯”,但更多是一些经销商囤积居奇、漫天要价的“炒芯”。
台积电高管在最近两次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客户为了应对不确定性的风险开始囤积芯片。部分代理分销商在向原厂下单后,会以货物不足等理由只对外发放很小一部分货物,其余囤积下来,再高价对外销售。
据了解,还有一些分销商在拿到了芯片后,会选择搭载更便宜的替代芯片,再将高价的进口芯片对外转手出售。
当然,除了部分分销商不顾市场规则、哄抬物价外,部分车企大量扫货,提高芯片库存来抵御未来风险,也进一步加剧了短缺困境。
进入下半年后,“缺芯”问题带来的悲观情绪在全球汽车业蔓延。大众汽车品牌首席财务官Alexander Seitz在8月初表示:“尽管有迹象显示,半导体供应瓶颈正开始缓解,但从供应角度看,预计第三季度仍将面临非常大的挑战。”
宝马虽然上调了2021年的盈利预期,但依旧对外警告称,全球半导体芯片短缺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将影响其下半年的业绩。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更是直言:“对汽车芯片耗尽的恐慌让每家公司都过度订购。就像美国超市里的卫生纸短缺一样,但规模更大。”
“缺芯”问题被过度解读,是导致汽车厂家过度扫货、囤货的根本原因,而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剧了供需失衡,最终造成恶性循环。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国内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6.3万辆和186.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5.5%和11.9%,环比分别下降4.1%和7.5%。这已经是连续三个月汽车销量下降,导致销量下滑的原因并不是市场不景气,而是汽车芯片紧缺造成的。
长城汽车内部人士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上半年因为晶圆供应较少导致芯片出现问题。受“缺芯”问题的影响,长城汽车旗下爆款新车——坦克300每月只能生产7000辆左右,为了保证订车用户能顺利提车,长城汽车甚至几度宣布中断“接单”。
上汽集团方面亦坦言,缺芯对汽车销量影响确实不小,目前行业库存整体继续下降,龙头自主品牌库存普遍只有1个多月,一些走俏品牌甚至是零库存且订单持续积压。
根据国际咨询公司AlixPartners预测,芯片短缺或导致全球汽车产业损失1100亿美元,今年全球汽车产量将下降390万辆。在终端市场,因“缺芯”引发的车企推新期延后,消费者提车时间变长、优惠减少的连锁反应也正蔓延到更多车型上。
即便是曾经销量名列前茅的某德系合资大厂,也不得不选择把有限的芯片分配给价格、定位更高的车型,以获得更大的利润率,弥补产量损失,但此做法也使得不少主力车型终端交付受到严重影响。
03
炒芯之风当休,补链强链是核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国家出面整治并非小打小闹,而是喊出了“一查到底”的口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告显示,市场监管总局将持续关注芯片等重要商品市场价格秩序,并进一步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
很显然,汽车行业的严重缺芯乱象已经引起了国家注意,相关部门这次也是动真格的了。
不过,除了要依法整治恶性抬价乱象之外,想要解决芯片燃眉之急,中国汽车产业链上下游还必须要探原由、究根本,开展一场全行业的自救行动。
目前,全球只有英特尔等极少数企业能够独立完成芯片的设计、制造和封测所有工序,大部分芯片设计企业通过代工完成生产。全球三大汽车半导体供应商占据49%的市场份额。其中,在车辆微控芯片中,他们的占比更是超过70%。
也就是说,我国汽车企业的芯片,大部分还是依靠进口。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企业布局自研芯片,补齐关键汽车芯片自主供给体系和内循环格局成为当务之急。
在爆发芯片危机的特殊年代里,大多数车企选择了绑定芯片厂商,即便是自身拥有芯片业务的车企比亚迪,也不例外。“因为芯片种类太多了,模拟、存储、安全、计算、通讯,不可能是一家(公司)从头到尾都做。
从目前来看,芯片供应模式主要分为独立自研与芯片厂商合作/合资两种。实际上,作为原本没有芯片业务的主机厂,由于芯片产业周期长、投入大、对工艺要求较高等固有特点,主机厂往往选择后者进行合作。
比如上汽、长安等车企就是通过与芯片厂商合作/合资的模式来提前锁定芯片产能,应对芯片短缺问题。8月9日,上汽集团在与投资者互动时表示,在芯片方面公司已经投了包括地平线、黑芝麻等在内的十几家国内头部芯片公司。
此外,一汽绑定中感微、长城牵手地平线等动作都体现着车企在芯片市场的焦虑。
虽然芯片短缺影响了汽车生产节奏,但7月近30%的车企产量创今年以来的新高,较6月的18%有明显提升,这也体现出芯片影响逐步改善的趋势。尤其是中国品牌和新能源车企强化供应链优势,有效化解了芯片短缺带来的压力。
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对芯片开展的一系列整治行动,势必将进一步改善芯片供给秩序,之前压抑的市场需求也会迎来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