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存、互补、竞争--业界专家达成新能源汽车多元发展新共识
6月7日,“同行·善见·科学——中国新能源汽车多元发展论坛”在北京正式召开。
2023-06-08 | 出处: Auto Business | 责编: 谷博文
6月7日,“同行·善见·科学——中国新能源汽车多元发展论坛”在北京正式召开。作为2023年度新能源领域发展盛会,本次论坛由寰球汽车主办,并且邀请到了原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微能源网协同创新平台主席、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碳中和绿色发展创新平台主席、国际绿色经济协会特约理事长赵华林,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机械行业分会会长周卫东,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沈进军,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秘书长韩毅,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何毅,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助理、国汽战略院副院长、电动化研究中心主任赵立金,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清华-壳牌清洁交通能源中心主任帅石金,罗兰贝格副合伙人潘硕等多位行业专家进行了专业的解读和分享,与此同时,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领导,有关车企和产业链嘉宾,以及媒体也一同到场,围绕中国新能源汽车多元发展趋势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会议上,协会领导、专家、媒体代表一致认为:能源转型不能一蹴而就,新能源相关政策制定更应考虑市场现实,多元化的技术发展路线必将成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主要方向。与此同时,他们还共同呼吁整个行业要遵循市场发展的规律,在良性竞争的前提之下,不断进行技术创新,让“共存、互补、竞争”的多元化技术发展路线成为产业“新常态”。
当前,中国汽车产业在经历了多年的布局与发展之后,已经来到了能源、技术、产品革新的重要阶段,新能源汽车产品和技术也在这个过程中脱颖而出。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汽车一直被视为中国经济的晴雨表,汽车产业的繁荣与否,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而新汽车的转型与革命背后其实是能源革命,同煤炭造就了蒸汽机、石油造就了汽车一样,能源转型也带来了汽车动力转型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新汽车的发展征程还在不断推进,但对于新汽车的能源技术路线,不应该只放在以纯电驱动为主的单一路线上来,而应综合考虑不同技术路线的价值。从本质上来讲,技术本身没有优劣之分,而是汽车市场拥抱不同的需求和应用场景的选择,如果单单靠政策、靠行政的手段是不可取的,更有违汽车市场发展的规律。
寰球汽车作为汽车行业内权威营销传播服务机构,也希望通过科学的视角来对能源技术路线进行公正的评判,与行业领军人物一起集思广益,促进产业健康协同发展。对此,寰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兼CEO吴迎秋认为:“当前不同的技术路线确实有自己的优缺点,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中也确实有不同的应用。在当前的技术路线上,没有一种所谓的汽车技术能够100%解决消费者的多元化使用场景需求。既然不能满足,就应该鼓励和允许多种技术路线的发展,而不是人为地、通过各种手段的加以限制,这也是建设统一大市场的顶层设计要求。”
与此同时,吴迎秋还强调,任何一种技术路线都不该“死”于政策,而应该从市场角度,遵从消费者的个人选择,最终应该死于被公平“市场”淘汰。中国消费者对新技术、新产品、新趋势的拥抱是非常积极的,消费者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好产品,什么不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今天,留在市场当中的产品不是因为提供了需求才立足,而是踩准了消费者、时代的需要才立足。消费者才是决定产品技术路线发展的最终方向,而不是其它。
| 协会领导共同呼吁:未来汽车必须坚持多元化技术路线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市场上对于传统汽车和新汽车的争论从未停止过。如今,伴随着技术水平和市场的不断成熟,汽车也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机械行业分会会长周卫东在致辞中表示:“众所周知,2022年中国全年汽车出口达到了311万辆,超越德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除了销量上的增长,我们也看到了中国汽车在新时代正在建立的定义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坚持多元化的技术发展路线,显然也更有利于在不同需求的市场中生根发芽。”
周卫东强调,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或许会有很多看起来更容易实现成功的捷径,但我们在面对市场的变化和竞争压力时,一定要时刻以长远的眼光看待市场格局。当前市场虽然重视纯电技术发展路线,但我们也应在过程中尊重用户的用车需求,尊重市场的选择,用多元化的技术发展视角,找到一条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技术发展之路。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沈进军提出:“针对汽车能源方式的发展,协会一直以来都有着自己的观点,那就是希望油车电车享受同等的待遇,而不能‘一家独大’。在实现碳中和的道路上,我们不能忽视消费者的需求。无论是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增程式、以及纯电等不同的动力模式,都应该是由市场、消费者去选择,而政策的导向应该落实在生产、研发端。”
与此同时,沈进军还在演讲中鼓励汽车流通领域的企业们在探索不同能源路线的过程中勇于创新,敢于尝试新的商业模式、服务理念和销售渠道,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行业环境,并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秘书长韩毅认为:“从国家的战略政策来看,纯电驱动无疑是最为重要的技术路线。然而从市场的实际发展来看,除纯电之外,国家也同样为混动、增程、燃料电池等一系列的创新技术路线的发展留有了足够大的空间,这是汽车行业拥抱变化的必然结果。从产业驱动的角度来说,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是促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源动力’,助推了中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而从消费需求变化的角度来看,新技术的出现改变了汽车的使用场景,多场景出行成为了消费者的核心需求。多元化的技术路线成为了汽车产业欣欣向荣的重要体现。”
此外,韩毅还表示,汽车行业作为汽车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龙头行业,需要有合理的战略规划和科学的技术手段来明确行业发展方向,发挥市场优势,在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同时鼓励车企发展多元化的技术路线,让汽车市场持续散发“活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何毅表示:“全球应对汽车变化全球共识的达成,转型发展是全球汽车工业共同面临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汽车已经成为推动全球汽车工业发展重要的引擎,历经70年代发展,中国汽车工业正在由弱到强,在电动化转型中抢得先机。然而,在抓住发展机遇的同时我们也要明确,能源转型不能一蹴而就的,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以及增程式等低碳汽车对减少汽车碳排放实现碳达峰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该与燃油共存。”
何毅提出,汽车行业是支撑产业,在经济中起到支撑作用,汽车产品也是最大的消费品,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汽车行业的绿色转型一定要保证传统产品有序退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客观对待他,不要过偏更不要过激,将更多的选择权交给市场。
| 行业专家共同讨论:技术多元化是产业健康发展“源动力”
我国的能源禀赋决定了在碳中和前多种能源并存,化石燃料、清洁能源共同维系着能源安全,共同支撑能源转型。无论汽车产业如何变革,传统能源都将是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传统汽车低碳转型也必将历经从低碳到零碳两个阶段,这更符合市场发展规律,也更契合主流的消费需求。
赵华林在演讲中表示:“‘双碳’是国家的重要战略,是全人类的事情,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党中央战略部署。但是,在推动‘双碳’战略稳步向前以及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充分认识到,产业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汽车行业各方面作出系统性的安排,各种车辆各种技术可能都有他生存的权利。来到国家层面,也应充分考虑各个市场主体在市场当中的作用,为多能源技术路线保驾护航。”
柴麒敏则表示:“交通领域的排放是‘双碳’领域的重点领域,目前交通行业的排放其实在我们国家大概占到不同的数据口径大概占到10%到13%左右,在这个区间里,有80%左右的排放是来自于道路交通,所以交通行业未来绿色低碳转型最主要的领域就是在机动车。他认为,未来的绿色低碳转型要走的路还很长,能源动力技术也并非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这更需要各方共同的努力,同时不断完善激励和约束政策,更好地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
帅石金从技术发展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他表示:“2020年中国承诺‘双碳’目标,‘碳中和’成为全球共识。与此同时,随着能源开采、转化技术和节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能源供需矛盾缓解,使得能源战略转型(低碳化、电能化、氢能化)成为可能。车用能源与动力呈多元化、电动化、低碳化发展趋势,可以满足未来严格的汽车能耗和排放法规。而混合动力具有节能减排和使用便捷等综合优势,是满足未来乘用车严格法规的主流技术路线之一,也是交通碳达峰和低碳化非常有效的技术路线,碳中和混动专用发动机仍有较大的节能潜力。”
潘硕以市场为基础,对当下汽车市场技术路线的未来前景进行了深入分析。他提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增长已逐步转向市场需求导向,从销量分布看,低线城市销量占比提升,各线级城市渗透率同步翻倍,城市分布结构愈发趋同于燃油车。根据罗兰贝格判断,未来传统燃油车市场份额将被持续蚕食,其中除了纯电市场外,混合动力市场也具备较高增长潜力。一方面,混动车型有着优于燃油车的使用成本,另一方面,对比纯电车型,混动车兼具里程、补能及购置成本上的优势,作为性价比的首选被部分消费者所欢迎。整体而言,纯电车型与混动车型在体验、成本、补能等方面各有优劣,这也造就了其在不同场景下的适用性差异,从而并存发展将是中长期可预见的趋势。”
| 共谋未来,多元化能源技术路线将成为汽车行业“新常态”
在“能源转型问题讨论”的沙龙环节中,寰球汽车集团总编辑苏雨农担任主持,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助理、国汽战略院副院长、电动化研究中心主任赵立金,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清华壳牌清洁交通能源中心主任帅石金,罗兰贝格大中华区副合伙人潘硕,知乎大V石俊锋,资深媒体人、高级记者施乾元作为嘉宾,在行业专家和领导演讲和致辞的基础上,又继续进行了深化讨论。
面对汽车行业多能源技术路线的“竞争”,赵立金认为,在汽车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周期,多元化的技术路线不应该是割裂的,而是共存互补、相互融合的。
帅石金则认为,“竞争”最大的“意义”是促进了技术服务水平的进步,带给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目前,内燃机在汽车市场上还有着一定的发展空间,未来,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多能源技术路线一定是促进产业进步的“好事”。
而面对市场上不同技术路线的发展趋势,潘硕表示,根据测算,从2023年到2030年,混合动力车型将有一个很大的提升空间以及比较稳定的市场份额,而混动车型的发展,不是一两家车厂可以做到的,更需要的是整个混合动力体系通力合作来完成。
施乾元则认为,要讨论这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实际上是辩论“可行”与“不可行”的问题,这个问题最终会落在产品身上,也同样会落在消费者身上,能被选择的就是好路线。
在谈及终端消费者的话题中,石俊锋表示,新汽车在历经了十余年的发展之后,消费者对于这一产业形态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了,多元化技术路线的推出以及成长,增加了他们的选择空间,对消费者来说是非常好的“时代”。
面向双碳目标,新能源车企的最终主流还是协同发展,在竞争中进步,在竞争中探索。一年来,寰球汽车主办了多场类似的主题讨论,基于不同的侧重,不同的技术路线,但核心的目的是一致的,就是从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角度为切入点,深度研讨当前汽车产业的技术路径演进,科学、客观的看待新能源路线问题,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引导市场健康发展。这一话题,在当前汽车市场面临挑战的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也体现了寰球汽车帮扶产业,引导创新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