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新一轮价格战开打!汽车如何摆脱内卷?
随着2023年步入尾声,汽车行业迎来了新一轮的价格竞争。
2023-12-06 | 出处: 汽车预言家 | 责编: 谷博文
随着2023年步入尾声,汽车行业迎来了新一轮的价格竞争。
近日,汽车预言家通过梳理发现,最近半个月内,至少有超过15个品牌纷纷推出各种折扣和优惠,力图在年底期间提升销量。参与到其中的既有传统燃油车品牌在终端的市场价格调整,也包括多个新兴汽车品牌的价格调整,普遍降幅在1到3万元之间,甚至一些刚上市不到一个月的新车型也加入其中,让本就热闹的价格竞争,更增添了一些别样的滑稽幽默色彩。
举例来看,龙头“迪王”在终端大幅降价,给出了至高两万元的优惠;极越给出了3万优惠;长安启源终端市场最大优惠可达4万;零跑也在市场当中给出了1.7万的价格折扣;智己汽车综合优惠3.76万元;甚至包括传统汽车企业一汽丰田也给出了购置税补贴形式的价格优惠。
除了上述的品牌外,广汽埃安、长安欧尚、神龙汽车、智己汽车、一汽大众等品牌,也有不同程度的优惠政策。
汽车预言家在北京多家企业经销商店面实地走访时了解到,厂家在终端的价格调整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消费者关注的目光,但也有不少的消费者选择短暂等待,认为心仪车型的价格还有进一步的下探空间。
关于11月中旬以来的终端市场价格调整,来自J.D.Power的汽车行业资讯分析师认为,此轮价格调整主要有两个助推因素:1)以碳酸锂为代表的原材料价格调整为新能源汽车价格下探提供了空间;2)临近年底,厂家在市场销量压力下,市场躁动情绪严重。
资料显示,2022年10月,国内交易碳酸锂价格一度达到59万元/吨高点,但在2023年11月中,电池级碳酸锂报价仅为14.3-15.4万元/吨,继2021年9月中旬以来首次跌破15万元/吨级别。
长期观察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行业分析人士指出,随着过去一段时间动力电池市场的疯狂趋于理性,当前整个动力电池产业链正在回归理性。而且因为2023年中以来的大量在建产能投产,动力电池价格持续走低。
据资料显示,2023年年初,动力电池动力电池制造成本约在800-1000元kw/h左右,而装车价约在1200元kw/h左右。截止到2023年10月,10月无论是三元、磷酸铁锂,均价最贵仅为610元/KWh,且市场价格还在下探中。
如果以平均纯电动汽车50-60度电计算,仅动力电池平均价格的下探,单车上已经实现了至少1万以上的成本节约。
不过,也有行业分析人士指出,以动力电池价格测算车辆成本并不科学。因为厂商的电池实际上都是至少4个月以前的期货,那时的价格远高于当前价格。
但无论如何,动力电池采购价格的降低,确实为新能源汽车企业在终端开启更加猛烈的价格攻势,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汽车预言家在年中一篇文章当中指出,汽车市场已经进入白刃战,厂家的产品一个盯一个,几乎没有漏网之鱼。对手祭出价格战,自己不跟牌,只能被动挨打。
因此在市场当中,一家企业的价格调整,往往会牵动所有人的关注。有行业分析人士直言不讳的指出,我们经常用无序来描述价格战。但价格战也是一种市场的竞争方式,他可以用这种“无序”让市场发挥自净化的作用,提前淘汰一批企业。
总结来看,表面上是价格战,背地里是生死局。能出牌,跟的上的,才有机会参与到下一轮的竞争中。
但问题在于,所有企业都应该认识到:市场的竞争曲线一直是阶段性的。
当前企业关注的是价格、成本以及由此带来的市占率。但下一个竞争的十字路口,这些未必是主要的竞争维度。当价格、成本、市场规模这些已然成为市场竞争的明牌之后,市场竞争的暗牌是什么?
国家信息中心不具名的分析师表示,从顶层建设上来讲,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目标是:“又好又便宜”。如果停留在价格层面的市场竞争,可能只在便宜这个层面上,并没有达到“好”这个要求。
什么是好的新能源汽车?在电动化之外,一定是智能化、一定是生态层面的高维度竞争。换句话来讲,今天的价格跟随,最主要的目的应该是留在牌桌上,而不是将其当作一个重要的发力点。
市场竞争不是静态的,而是随时间和技术发展而变化。在当下,消费者可能更关注价格、成本和市场份额。但随着市场的成熟和技术的进步,以往的竞争维度(如价格和成本)变得越来越透明,不再是企业可以利用的主要竞争优势。
这一趋势在其它行业已然上演。早期智能手机发展初期,部分的中国企业也是拿着安卓系统和简单开模的外壳,在成本价格渠道上展开激烈的竞争。当苹果等一众带着生态而来的企业开始出现在市场上的时候,消费者的目光瞬间被转移,成本价格优势一夜之间成为昨日黄花。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这样的趋势已经越发明显。很明显,一些厂商产品的热销已然证明,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成本价格因素,而是向更复杂的方向发展。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以智能化为核心的生态可能成为下一个重要的竞争领域。有行业专家认为,新能源汽车除了电动化之外就是智能化升级。但是行业走了这么多年,已经可以看清:智能化的竞争不应该是单车的竞争,而应该是整体生态的竞争。
今天智能化水平感受较好的产品,无一例外都是用整个生态赋能汽车产品的智能化。智能化的生态包括但不限于自动驾驶技术、车联网服务、以及电动汽车与能源系统的整合。这些技术的集成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也为企业创造了新的价值点。
最近一段时间,华为剥离车BU,长安入股;奔驰宝马联手布局快充网络;魅族生态上车领克、银河以及极星……都证明了这一趋势正在快速的推进。这些令外界频频乍舌的动作反映了,市场先行者已经开始着眼于未来的竞争趋势,并积极布局。
但是沉醉在成本定价优势里的企业,依旧在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