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场对话,深度理解“奔驰标准”与“中国战略”的再演进
在智能化、电动化、价格战三线交织的中国汽车市场,越来越多品牌正陷入一种“失速的快进”:卷配置、拼噱头、抢声量,却忽略了最重要的底线——安全、信任与品牌可持续性。
2025-04-27 | 出处: Auto Business | 责编: 谷博文
在智能化、电动化、价格战三线交织的中国汽车市场,越来越多品牌正陷入一种“失速的快进”:卷配置、拼噱头、抢声量,却忽略了最重要的底线——安全、信任与品牌可持续性。
2025上海车展,梅赛德斯-奔驰没有迎合“更快的发布节奏”,也没有跟风“更激进的技术承诺”。它选择了另一种方式——以“安全冗余”为技术底线、以“奔驰标准”为品牌根基、以“十项全能”的体系构建,回应一个高度内卷却渴望理性的市场。
这并非保守,而是清醒;不是跟不上节奏,而是决定不随波逐流。
在专访中,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销售和市场营销的盖森(Mathias Geisen)与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建军不约而同强调——奔驰要做的,不是“领先一次的爆款”,而是“始终在线的基准”。
当“智能”成为众声喧哗的赛道,奔驰坚持“人机共驾”;当“续航焦虑”演化为“虚标常态”,奔驰用实测和数据说话;当“用户思维”异化为营销套路,奔驰依然选择用9年时间培养一位技师、用180次碰撞测试打磨一辆新车。
是的,在这个被加速定义的行业中,奔驰仍然坚持把每一步走得更稳、更实。这,才是真正能穿越周期的豪华哲学。
01
全新CLA不是“改款”,是颠覆
如果说2025上海车展最值得围观的“电车C位”,非奔驰全新纯电长轴距CLA莫属。
在行业普遍陷入设计趋同、产品堆料、“智商税”泛滥之时,这款“新生代”车型,几乎重塑了人们对“CLA”的认知,其以实在的智能、奔驰标准的安全、行业标杆的能效等特性,成为奔驰在电动智能时代向中国市场全面示好的“先遣军”。
更为重要的是,它也是奔驰首款搭载MB.OS的量产车型,是中国研发主导的科技成果第一次在奔驰全球产品中全面呈现。从硬件来看,这款车具备百公里10.9kWh的超低能耗、CLTC 866公里的超长续航、全车标配11个安全气囊,包括同级独有的前排中央气囊和同级罕有的膝部气囊、再到副驾14英寸娱乐大屏,真正将“智能”“安全”“舒适”拉满。
因此,段建军评价其为“三最”车型:“最聪明、最高效、最安全”。值得注意的是,这款CLA虽然名字延续,但完全是“颠覆的产品”:平台、架构、定义逻辑乃至设计语言皆焕然一新,它更像是奔驰为中国打造的一款“智能豪华电动开山之作”。
盖森指出:“从全新纯电长轴距CLA开始,我们也开启了在中国市场上最强大的产品和科技攻势,计划到2027年发布7款中国专属车型。”因此,全新纯电长轴距CLA的到来不是一次产品发布,更是战略落地的集结号。
02
一场双向奔赴的战略协奏
“中国客户对前沿创新技术的洞察需求,和中国创新的速度实力也将进一步反哺我们在全球市场的表现”在专访中,盖森不止一次表达了对中国市场的由衷敬佩。“中国客户群更加年轻,奔驰很多的客户都在40岁以下;他们在技术上非常在行,并乐于接受先进技术。中国市场当前的发展形势,常常代表着很多其他市场未来几年可能达到的状态。”他用一句话精准总结:“中国今日之动向,正是全球未来发展方向的标杆。”
奔驰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不断深化“在中国、为中国”的本土化战略:包括本地化产品开发、本地化智能技术、以及为中国消费者量身定制的驾乘体验。段建军则将这一过程称为:“中国速度 + 奔驰标准”,简言之,奔驰不是在适应中国市场,而是在用中国市场推动奔驰全球创新的飞轮。
奔驰在中国市场喊出的口号从不是空话。以“油电同智”为例——在众多品牌还将智能化归属于新能源专属属性时,奔驰就已通过燃油车引入智能驾驶辅助,打破固有认知。E级车的智能导航辅助系统,由中国研发团队主导,12个月交付,领先行业平均水平。
更具象的例子,是全新纯电长轴距CLA。盖森在介绍它的时候也十分自豪:“这款车首先具备奔驰在豪华美学、安全、舒适上的传统优势,无论在设计、工艺方面我们都投入诸多。从技术的角度,纯电长轴距CLA对我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在能效、安全、智能等诸多领域都达到了新的高度,树立了全新标杆。”从MB.OS架构到“豆包”AI大模型、从标配11个安全气囊到CLTC工况下866公里续航,每一处细节背后,都是“中国速度”与“奔驰标准”的融合。奔驰正以“慢变量”的安全与“快响应”的技术,重新定义智能汽车的节奏感。
如果说CLA回应了“新生代”的需求,那Vision V概念车则代表了奔驰对高端出行场景的再度解构。
据了解,Vision V的开发基于真实用户调研:高端用户有大量“移动办公”“沉浸放松”的真实需求。于是,奔驰用两条产品线回应:VLS主打顶奢商务,VLE则更贴近家庭出行。而VLS之“顶”,不仅体现在配置与质感,更体现在奔驰用“全球视角+中国共创”的研发体系,融入大量中国客户使用习惯与感官偏好,这也是奔驰近年来“以中国创新,领全球风潮”研发发展阶段的又一次实践。
03
做时间的朋友,创新的执着者
面对采访的最后一个问题:“用一句话形容2025年奔驰在中国的状态”,盖森引用了卡尔·奔驰先生的名言“创新的激情永不磨灭”。
这背后,是奔驰对长期主义的深刻信仰。不追风口,不玩流量,不比噱头,奔驰相信时间的力量,也相信真正的豪华品牌,终将在穿越周期后留下来。面对复杂而动荡的产业环境,奔驰不以短期销量的起伏论英雄,而是更看重品牌穿越周期的能力。
高质量的发展,从来都不是最快的那条路,而是最稳的那条路。从研发周期、销售节奏,到客户沟通节奏,奔驰始终展现出一种“慢即是快”的战略定力。
这一点也深度体现在奔驰对于智能网联发展布局的态度上。从技术应用和产品布局上来看,奔驰等豪华品牌的步伐或许相对较慢,但“慢”的背后是奔驰始终以“安全”为研发初衷,始终保持严谨审慎的态度,实事求是。
以全新纯电长轴距CLA为例,奔驰把握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的开城节奏,测一城,开一城,在确保充分实地测试的前提下陆续开放,保证智能辅助驾驶的安全落地,绝不让客户做“小白鼠”。
只有了解奔驰的人才知道,奔驰在智能辅助驾驶研发方面是一个“反向虚标”的“实在人”,能做到100分,宁愿说90分,甚至80分。用盖森的话来说,奔驰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向消费者传递并强调: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是辅助作用,而不是接管作用。在智能化进入高风险、高复杂性的“责任周期”之时,这种“反向虚标”的价值观,比任何技术突破都更可贵。
“创新的激情永不磨灭。”这是奔驰处在技术变革当下的发展态度,同时也是梅赛德斯-奔驰对长期主义的坚持。
梅赛德斯-奔驰的品牌精神,从来都是两个字:前行。面对“卷又难”的市场周期,奔驰没有选择跟风堆料,也没有陷入价格战的混沌,而是回归了“豪华”的本源,以产品、技术、服务、品牌四位一体构建起了真正能穿越周期的竞争力。或许,这才是豪华品牌真正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