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柏涛:奥迪的第二曲线,从中国出发
2025年上海车展,奥迪以史上最强产品阵容亮相中国市场。包括A6L e-tron、Q6L e-tron、全新A5L家族、Q5L以及挂载全新“AUDI”品牌的E5 Sportback在内的五款重磅新车全球首秀,构成了奥迪从电动化、智能化、平台化到品牌化转型的全景路径。
2025-05-07 | 出处: Auto Business | 责编: 谷博文
2025年上海车展,奥迪以史上最强产品阵容亮相中国市场。包括A6L e-tron、Q6L e-tron、全新A5L家族、Q5L以及挂载全新“AUDI”品牌的E5 Sportback在内的五款重磅新车全球首秀,构成了奥迪从电动化、智能化、平台化到品牌化转型的全景路径。
但真正的“主角”,或许并不只是这些新车,而是对于中国市场的新理解。
石柏涛(Marco Schubert),奥迪股份公司管理董事会销售及市场董事、曾长期深耕中国市场的“老朋友”,在此次车展期间接受了寰球汽车专访。他带来的是一个更有深度的问题:面对中国已然“重定义汽车”的时代,奥迪该以什么姿态重新上场?
“我们不仅要有技术、有产品,更要有中国的节奏感、市场理解力和品牌进化能力。”石柏涛说。
这是一次对奥迪体系能力的深层重构,也是一位全球高管对“电动中国”的正面回应。
01
“新汽车”时代,奥迪的重新理解从设计逻辑开始
“中国消费者,已经不再接受从油车改过来的电动车。”石柏涛开门见山地说。
在他看来,中国电动车用户正在构建一套新的认知体系:审美、智能、空间、交互、安全、品牌文化——这些维度远远超出了传统车企原本擅长的“机械三大件”。
所以,奥迪的重构,必须从“重新理解什么是好产品”开始。
A6L e-tron 是奥迪此次车展最能体现“新理解”的作品。基于PPE平台打造、轴距加长132毫米、CLTC续航770公里,同时还配备了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800伏快充架构。“它不再是油改电,也不再是A6的一个变种,而是一个站在电动逻辑上被重新定义的旗舰。”
而E5 Sportback,则是彻底“自下而上”的新物种。
这款由奥迪与上汽集团联合打造的车型,挂上了全新的“AUDI”品牌徽标,不再是传统四环体系的延展。它是奥迪品牌电动化战略“第二曲线”的开端——平台、座舱、交互、动力、驱动逻辑、智能座舱全部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
在采访中,石柏涛强调,“新汽车”的根本不是电动驱动,而是用户体验逻辑的转移:“一辆车从外观、空间、功能到交互、娱乐、感知能力,每一个细节都要在中国这个最复杂市场里重新建模。”
“这是一次从零开始的自我挑战。”他说。
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市场率先完成了“新汽车”的语义更新。在许多跨国车企仍纠结于“油电转型”时,中国消费者已经用“智能化体验”“场景定义产品”“系统迭代能力”重构了对汽车价值的判断。
对于奥迪而言,这不仅是一次产品形态的更替,更是一次“品牌语言”的全面更新。E5 Sportback与A6L e-tron的出现,意味着奥迪已经意识到,只有让中国消费者重新“认同”,才有资格继续参与下一轮产业博弈。
02
从“合资品牌”到“中国体系一部分”,奥迪的结构性变革
“我们不再把中国当成一个大市场,而是我们全球体系的一部分。”
这句表态,说明了奥迪在华战略的变化不只是“推出新车”,而是“重建运行方式”。
奥迪如今在中国市场有三条产品线:一汽奥迪、上汽奥迪、AUDI品牌。外界一度担心多线运营会导致品牌混乱,但石柏涛认为,真正重要的是“用户眼中的奥迪是否清晰”。
“我们的内部结构可以复杂,但客户体验必须是清晰、统一和有辨识度的。”
因此,奥迪在品牌识别、终端陈列、服务系统、智能座舱交互等维度上制定统一标准;同时在产品定义、风格定位、传播方式等方面保持“差异化表达”。
例如:A5L Sportback由上汽奥迪主导,注重年轻运动化语言,数字座舱围绕情绪场景和娱乐生态进行深度定制;而A6L e-tron延续行政豪华旗舰定位,强调空间与长续航;E5 Sportback则更像一个“智能科技先锋”的载体。
不仅是产品。奥迪也在重新设计它的研发路径——从“德国定义-中国调整”转向“中德联合开发”,如E5 Sportback开发周期就比传统架构缩短了30%。
更重要的是,奥迪意识到中国市场的“开发速度”,已经成为决定它全球战略时间轴的锚点。
“过去我们以为中国要等德国决策,现在我们意识到,德国必须学会接受中国节奏。”他强调。
合资品牌在中国从未如此复杂,也从未如此迫切需要“自我清晰”。
在过去几十年,品牌即等于产品、即等于渠道。而如今,用户只关心是否获得了“同一个奥迪世界”的高质量体验。
这对奥迪提出了极高要求:既要在架构上多线作战,又要在感知上聚合为一。这其实是一次比造车更难的系统治理挑战。但正因如此,也为奥迪提供了比新势力更扎实的中后台能力积累。
03
在中国重建“智能豪华”的话语权,不靠速度拼命,而靠信任和能力
2025年是中国智能驾驶的“群雄逐鹿年”。
比亚迪、华为、小鹏、理想……本土品牌纷纷推出城市NOA方案,并将驾驶辅助能力作为核心卖点。过去被认为“激进”的配置,正在成为消费新标配。
面对“卷”,奥迪选择了另一种方式回应:
“我们当然会推NOA,也会做高阶辅助。但前提是它要安全、要成熟。”
石柏涛反复强调:“豪华品牌的底线,是信任。你不能用一个半成熟的方案去考验用户。”
因此,奥迪选择的是“稳中快进”:用全球最高安全标准进行本土算法优化;用激光雷达、27个感知单元、AI预测模型实现对本地城市路况的感知适配;同时搭建高质量的OTA更新能力,保证功能演进的稳定性。
更重要的是,奥迪并不把“智能化”只当成驾驶层面的事情。
E5 Sportback搭载的AUDI OS系统,是一个全车交互大脑:从面部识别、全景大屏、语音助手到娱乐生态、迎宾动画、数字灯语,处处都体现奥迪对“数字豪华”的新定义。
“智能不只是一个功能表,它是一种品牌表达方式。”石柏涛说。
在这个语境下,奥迪真正想构建的,不是“谁先量产NOA”,而是“谁能在智能体验中建立最深的品牌粘性”。
当前中国智能驾驶市场正在快速“消费化”——NOA变成卖点、算法变成宣传语、路线图变成流量图。
不过对于奥迪来说,这既是机会,也是风险。机会在于市场教育已完成,用户接受度大幅提高;风险在于如果不能以更具体验感和安全感的方案进入市场,就会迅速被边缘化。
结合奥迪此次上海车展的产品节奏与石柏涛的表述来看,奥迪显然没有打算“盲目跟卷”,而是想用更强体系能力与品牌信任,构建属于合资豪华品牌的“智能驾驶第二路径”。
从“油电转换”到“产品重构”,从“品牌本地化”到“组织在地化”,奥迪正在以一个极具执行力与开放度的姿态,重新面对中国市场。
这不仅是一场技术上的追赶,也是一场态度上的主动。
“未来三年是窗口期。中国市场的表现,将决定奥迪下一轮全球战略的主轴。”石柏涛说。
如今,奥迪不再只是从德国驶向中国,而是把中国当作驶向全球的原点。这一次,他们来得更深、更快,也更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