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加“军”,吉利再出奇招?
当吉利智能化棋局进入新阶段,一位熟悉的身影再次回到聚光灯下。
2025-07-01 | 出处: Auto Business | 责编: 谷博文
当吉利智能化棋局进入新阶段,一位熟悉的身影再次回到聚光灯下。
6月20日,千里科技(601777.SH)公告,公司同意聘任王军为公司联席总裁。王军加入公司后,将负责科技业务板块。
这位曾经华为车BU的首任总裁,在沉寂一段时间之后,以联席总裁的身份正式加盟千里科技。这一次,他的舞台从深圳转向重庆,从华为转向吉利体系,在智能驾驶这场新战役中再次扮演关键角色。
这是继去年旷视科技创始人印奇入局之后,吉利又一次以极具想象力的人事安排。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为千里科技补上一块至关重要的拼图——印奇代表“AI天赋”,王军象征“工程实力”。吉利“千里加‘军’”,意在打出一套兼具技术原生力和体系执行力的组合拳。
一个技术原生派,一个工程体系派,两人所代表的两种能力模型,构成了吉利体系对智能化时代最核心的能力押注。两位背景迥异的“高人”相继出场,折射出吉利在新汽车智能化战场上的布局逻辑:既要算法原力,也要体系落地——从分散到集中,从故事到交付,吉利似乎正在千里科技这张新牌上,押下更大的注码。
据消息人士透露,王军早在2024年中旬,已经离开华为。
资料显示,在华为的二十四年里,王军从3G产品线一路做到4G区域负责人,再到车BU创建时期的首任总裁。他代表的是华为体系内部一类非常典型的高执行力技术领导者:能打仗、懂产业、会运营。在车BU早期最艰难的时刻,是他带着HI模式落地阿维塔、极狐等第一批智驾项目,虽然那时的销量未尽人意,但从架构到生态的打样,对后来行业的发展路径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2021年起,余承东主导车BU全面转向“智选车”模式,王军的职责也随之转为智驾产品线负责人和COO。到2023年,车BU体系调整,他逐步淡出公开视野。
直到这一次加盟千里科技,王军再次出现在舆论的视线中。
千里科技的前身为成立于1997年的力帆科技,曾是中国摩托车行业的重要一员,但在2020年因债务问题陷入困境并启动司法重整。重整之后,重庆满江红基金成为控股方,背后由吉利和重庆两江新区产业发展集团出资,分别持有50.9%和36.1%的份额。此举也意味着,吉利通过满江红间接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接近三成。
进入2024年,力帆开始经历一系列实质性的战略重构。其一,品牌层面完成更名,从“力帆科技”变为“千里科技”,试图摘掉传统制造标签,确立智能化新定位;其二,股权结构迎来重要调整:7月,吉利将旗下江河汇的全部股权以24.3亿元出售给江河顺遂。该笔交易完成后,江河顺遂通过间接路径控制了力帆约20%的股份,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江河顺遂背后的“关键先生”是旷视科技创始人印奇。
这位AI视觉技术的代表人物,自此全面投身汽车智能化产业。媒体曾披露,印奇与吉利董事长李书福的首次会面,正是促成其入局的重要契机。在加入千里科技之后,他于11月被任命为董事会主席,次月,旷视正式终止IPO计划,宣布战略重心转向智能驾驶业务。
这一系列动作背后,实际上是一次核心能力置换与战略资源互换。旷视带来了算法与AI原生技术能力,而吉利与重庆方面则提供了平台、产线与政策支撑。
在AI与车企融合成为产业趋势的背景下,印奇带领团队进驻重庆,并迅速牵头与当地政府签署协议,规划“AI+车+机器人”的产业模式蓝图。此后,千里科技在印奇的带动下迅速形成了一支“技术+组织”兼备的新团队,行业人士普遍认为,人才吸引力、待遇水平已逐渐对标一线主机厂和头部自动驾驶公司。
2025年初,印奇在千里科技的公众号上刊发新春致辞,其中明确提出,要以AI驱动汽车产业转型,并将“让AI真正上车”作为全年重点目标。这一点也被认为是他在旷视时期始终未能实现的抱负,如今终于在千里找到了可落地的场域。
而为了进一步形成体系化能力,千里科技还在2025年初联合吉利与路特斯共同设立了合资公司“重庆千里智驾有限公司”,以强化智能驾驶技术的研发与商业化落地。这也标志着,这场由AI技术主导、传统车企赋能、地方资源统筹的“智驾重构”,进入深水区。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如果说印奇的加入代表了算法能力和AI方法的植入,那么王军的加入则可能意味着系统集成、组织调度、客户运营等一整套能力体系的强化:在华为车BU时期,他不仅负责产品方案和客户拓展,更理解整个智能化业务如何从0到1落地。这种经验,在千里这样组织正在成型、但还未经历完整大规模项目交付考验的企业中,尤为重要。两者叠加,才有望构成完整的“车规级智能化平台”。
王军加盟千里科技的角色,不只是管理者,更像一位“体系建设的施工队长”。
当前,千里科技已经发布L2+产品路线图,并规划在未来一年内推出L3和L4的方案。从战略规划看,它有清晰的目标;从股权结构看,它拥有吉利和地方国资的强力支撑;从人才结构看,它逐渐集齐了AI创始人、车厂中台骨干、智能化执行团队。但从实际市场表现看,目前的客户仍以吉利体系为主,外部订单拓展和多平台上车仍处于早期阶段。
王军到来之后,千里是否能真正从“项目公司”迈向“平台型企业”,将是下半年能否立住市场定位的关键。
他需要证明的,不仅是“自己回到智能汽车竞争的战场”,更是“如何夺回千里科技能打赢智能化竞争的新赛点”。
而在资深产业人士眼中,王军的加盟标志着千里试图进入“工程力说话”的阶段。早期的千里靠想象力、靠AI叙事站住资本市场;现在,它需要靠项目、靠交付、靠客户满意度赢得行业信任。
这或许才是真正决定千里科技能否成为“吉利系车BU”的重要一步。
在今天的市场当中,大家对于新汽车下半场的竞争已经形成共识,智能化是无论如何绕不开的环节,吉利也不例外。
在“一个吉利”的顶层设计下,吉利这两年的智能化布局呈现出一种“从分布到集中”的变化:过去是亿咖通、浩瀚智驾各自为战;现在通过千里科技将AI技术、产品整合和平台能力汇聚到一个新载体上。这种组织压缩和再配置,本身就是体系力在智能化时代的自然演化。
而能带动这种演化的人,往往不是“最前沿的技术人”,而是那些经历过体系拆解与重建、了解合作与交付边界、懂得如何平衡业务与组织节奏的人。
王军,属于这类人。
在大模型和智能驾驶加速融合的时间窗口里,中国Tier 1正经历从“方案提供者”到“系统能力平台”的跃迁,千里科技正处于这个赛道的门口。
在目前传统汽车产业纷纷向华为等头部智能化供应商交出灵魂的今天,只有吉利等少数企业还在坚持智能化路线的灵魂。
对于吉利而言,千里科技或许不仅是一张智能化牌,更是一种组织方式的前瞻试验,更是深度洞察复制华为车BU的一次开始。它正在试图回答一个问题:在智能汽车产业链深水区,传统车企能否真正孕育出自己的“华为车BU”。
王军的加入,不是一场单点补强,而是一次组织结构的“关键拼图”。印奇和他,能否带领千里科技,拿下新汽车智能化竞争的关键一役?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