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向东”——第十一届寰球汽车年度盛典主题发布
1月14日晚18:00,第十一届寰球汽车年度盛典将在北京正式举办。根据寰球汽车年度盛典组委会的讨论决定
2025-01-08 | 出处: Auto Business | 责编: 谷博文
1月14日晚18:00,第十一届寰球汽车年度盛典将在北京正式举办。根据寰球汽车年度盛典组委会的讨论决定:
第十一届盛典的主题确定为——“世界向东”。
这一主题取自2010年,寰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兼CEO吴迎秋所著的《世界向东》一书。在这本书的扉页,吴迎秋老师写道:“世界汽车在百年间从欧洲兴盛至美国,再到日本、韩国,最终来到中国。这不仅是地理的转移,更是一种变化的开始,这种变化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这一观点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提供了历史框架。过去一百四十年间,全球汽车产业的重心经历了几次转移,从欧洲到美国,再到日本和韩国。每一次转移都伴随着全球产业格局的深刻变革。
“世界向东”是对过去十年全球汽车产业变化高度概括之后的主旋律。然而,若加以区分,可以看到,过去十年中,世界汽车产业“向东看”的最大依靠是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汽车产销大国的地位。对于全球汽车工业而言,中国市场的战略地位不可或缺,已经成为无法忽视的关键市场。
今天,世界汽车产业“向东看”的核心所在,已不再仅仅是中国市场的规模,而是中国在市场需求和技术革新方面的深刻变化。中国不仅成为了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在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已走在全球前沿。最先进的电动智能化技术正源自中国,中国正日益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创新的策源地。
确立“世界向东”作为第十一届寰球汽车年度盛典的主题,正是为了深度刻画这一正在发生的汽车产业历史进程。其背后不仅反映了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战略地位,更揭示了从“模仿追随”到“自主创新”,再到“全球引领”。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中国汽车产业的战略地位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中国不再仅仅是市场的参与者,而是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塑的关键力量。
这样的变化标志着全球汽车产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中国汽车产业需要深刻认识到这一时代所带来的机遇以及所蕴藏的风险。
中国新汽车凭借先发优势开了一个好头,但中国新汽车的使命,不在于守住现有成就,也不在于局限于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而是要在全球市场中定义未来、乘风破浪。如果无法把握住这一核心命题,内卷式的恶性竞争将难以避免。
定义未来的核心在于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汽车产业当前在世界汽车工业当中的价值。是选择保守还是开放,是孤军奋战还是携手合作,是聚焦现在还是放眼未来,是追求流量还是注重销量……这一系列抉择,决定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命运走向。
从另外的视角看,中国市场的消费需求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过去,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理性选择和性价比,而今天的中国消费者已经不再满足于此。智能化、电动化,甚至可持续的汽车体验,已成为消费者的新需求。中国消费者对汽车的认知已经不再仅限于交通工具,而是看作智能科技的承载体。从基本的性能需求,到对个性化与可持续性的关注,从传统的“车主体验”到更加智能化的“用户生活方式”。这些变化推动了全球汽车企业重新审视其产品设计、技术研发和市场战略的进程。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不仅影响国内市场,也正在引领全球车市的风向,推动全球汽车产业在智能化、环保、个性化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刻革新。中国消费者以全球第一大市场的姿态,重塑全球汽车产业的消费标准。
“世界向东”,不是自我陶醉,而是脚踏实地向前迈进。随着全球经济形势日益复杂,尤其是在地缘政治和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中国车企肩负起了更多责任。要在全球汽车产业中发挥更大作用,除了依靠技术创新,还需在全球价值链中实现更有效的协同与合作。中国车企的崛起,正成为全球汽车产业新一轮变革的催化剂。而全球汽车格局的变化,既是中国汽车的突破,也促使中国车企反思自身的定位与未来角色。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汽车在不同市场的接受度并不相同。如何克服文化差异、市场偏好和政策壁垒,是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重要课题。这不仅是技术的竞争,更是文化和价值观的再定位。中国汽车需要以更加包容、创新和开放的姿态去应对全球市场的挑战,打破国家间的壁垒,实现更深层次的跨国合作。
吴迎秋在《世界向东》中深刻指出:“世界向东不仅是汽车生产方式的转变,更是全球经济和产业格局变化的反映。”站在今天的历史交汇点,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不仅仅是市场份额的增加,更是在全球汽车产业发展方向上的深远影响。
第十一届寰球汽车年度盛典的主题“世界向东”,正是对这一历史时刻的深刻回应。它不仅是对中国汽车产业崛起的总结,也是对全球产业格局重塑的预示。“世界向东”不仅是产业重心的转移,更是全球汽车产业的新命题;它不仅是技术创新的突破,更是全球化格局的重塑;它不仅是市场需求的变化,更是消费文化的深刻转型。
站在新汽车的十字路口,未来已经到来。
1月14日18:00,我们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