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轿≠妥协,吉利银河A7用底盘黑科技撕开“够用就好”的天花板
在中国汽车市场加速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当下,家用轿车似乎越来越被定义为“够用就好”的产物——空间大、配置高、价格卷,是多数品牌对这一细分市场的应对方式。
2025-07-29 | 出处: 寰球车评 HQ | 责编: 谷博文
在中国汽车市场加速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当下,家用轿车似乎越来越被定义为“够用就好”的产物——空间大、配置高、价格卷,是多数品牌对这一细分市场的应对方式。很少有人能够将“高级驾驶体验”、“底盘操控质感”这样的关键词产生关联。因为在传统认知中,家轿的使命往往是平衡,而不是突破。
近日,吉利汽车德国研发中心首次对外解密,“全球家轿新标杆”吉利银河A7也正式公开了其“好开”背后的底盘调校“黑科技”。与行业普遍奉行的“够用就行”不同,吉利银河A7反其道而行,将原本只在高端车型上才会配备的先进技术,大张旗鼓地应用到一款家轿上。
早在预售发布会上,吉利银河A7就已凭借智能化、电混系统、安全配置和空间表现赢得广泛关注。而在正式上市之前,吉利选择提前公开这款车在德国研发中心的底盘调校全过程,不仅进一步释放了产品的技术价值,也展现出品牌在用户体验细节上的极致追求。
家轿,从不等于妥协。吉利银河A7也正通过一套全新的产品价值体系,重新定义家用轿车“好开”的标准。
01
家轿,不该被“将就”定义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家用车是“用来开的”,而不是“用来开的爽”的。在“够用”、“便宜”、“省心”的逻辑主导下,行业对这一级别车型的底盘调校标准,往往趋于保守。但银河A7显然没有打算接受这种“低期待”。
它的调校目标是清晰的:操控性、稳定性、舒适性三者兼得。从实际表现看,吉利银河A7麋鹿测试成绩达到80.2km/h,远超同级平均水平,并获得中汽中心的驾控性能验证证书。这意味着,它不是“只是能拐弯”,而是在极限状态下,依旧能保持稳定车身姿态。
技术背后,是吉利对于用户驾乘体验本质的深度理解。例如“起伏不晕车”背后的“心跳拟合技术”,通过控制车身垂向频率贴近人体自然节律,避免因频率冲突产生的晕动症;“刹车不点头”则依靠优化悬挂结构、扩大衬套直径,并结合舒适制动系统2.0,将急刹时的G值削平。这些细节技术本身不难讲清,但真正的门槛是如何将其“调在一起”,并形成系统性的用户感知。
而在这种系统调校能力的背后,正是吉利在研发体系上的长期投入。
02
吉利德国研发中心是体系能力的“试金石”
如果说吉利敢把黑科技下放到吉利银河A7,是一种技术自信,那这份自信从何而来?答案要从德国法兰克福的这座基地说起。
据了解这是吉利首个海外试验开发中心,主要基于路特斯的工程团队搭建,核心任务就是解决车辆性能优化与底盘动态调校问题。团队中集结了来自23个国家、超150名拥有10年以上经验的工程师,累计参与过300余款车型的开发。这些人,熟悉的是大众、宝马、奥迪的动态标定标准,也熟悉纽博格林赛道的“动态试金石”。
值得注意的是,吉利德国中心并不仅仅是一处物理测试场地,更是一个“数字-实车双循环验证体系”的核心节点。它依托全域AI模型搭建了全球200多种细分路况的虚拟数据库,再借助真实试验场(包括距法兰克福仅百公里的纽北)进行实车对标。这种“虚拟环境做假设、实际场地验答案”的模式,不仅加速了开发效率,更形成了可复制的动态标定闭环。
在这样一个体系中,吉利银河A7不是“被实验”的个例,而是“被验证”的成果。它的底盘质感,源自系统工程,而非一时“灵感”。而这也正是很多传统合资家轿逐渐拉开差距的原因:它们仍依赖于“经验工程师”的手感,而吉利已经走上了“数据+算法+工程”的并行路径。
03
工程调校,如何变成人的感知?
一个常被忽视的事实是,汽车工程从来不是冷冰冰的数据堆积,它最终服务的是“人的感受”。也就是说,再漂亮的图纸、再极致的结构优化,如果不能在体验层面转化为“安稳”、“轻松”、“有信心”,那就无法构成真正的产品力。
在吉利银河A7上,可以明显感知到“以人为中心”的调校哲学。例如,在制动系统方面,其采用One-box制动结构,响应速度小于150ms,优于大众普遍采用的Two-box方案。同时在刹车、油门信号路径上加入双路对比校准,避免误操作。这种细节打磨,并不会写在宣传册的显眼处,却实实在在提升了容错率和安全性。
再比如,在NVH与滤震表现方面,银河A7针对30-50Hz最敏感高频震动的抑制效果达到0.135,优于同级头部车型近七成。而在实际试驾中,这种表现体现为“过坎不生硬”“粗糙路面不烦心”,让驾驶者产生“车在控、心不累”的感知。
所以吉利不只是在造一台更聪明的家轿,更是在尝试用技术语言精准解释用户的“情绪感受”。这背后,是对整车舒适性认知的跃迁,也是对工程语言与体验语言之间“翻译能力”的体现。这种“技术人感化”的过程,正是吉利体系成熟的底气,也是银河A7在家轿领域破局的关键。
结语:今天的家轿市场,已不再只是一个低端用户的“性价比舞台”。它开始变成验证车企体系能力的第一线阵地。在新能源变革、智能化浪潮、全球架构竞争的三重夹击下,能否让一辆家轿开出豪华车质感,既是底盘技术的考题,更是品牌哲学的表达。
我们常说“技术平权”,但真正实现技术平权的前提,是你有足够的体系化技术能力去支撑这种“下放”,而不是通过简配、共平台、共享件来“勉强做到”。吉利银河A7的底盘系统,恰恰是吉利在全球技术架构、调校团队与成本控制三者之间形成协同效能的产物。
归根结底,吉利银河A7并没有把“家轿”视作一种限制,反而将其作为一块释放体系能力的“试金石”。它不是靠某一个技术点打动人,而是靠一整套研发机制、调校哲学、用户感知工程,打磨出一套新的标准答案。